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6SJD750021)

作品数:4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曹萍骆守怡江振春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审计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学教育》《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牡丹江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温特次文化局外人民族意识文坛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试论温特的《榕树叶子》被引量:2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36-39,共4页曹萍 
江苏省2006年哲学社会科学课题(06SJD750021)阶段性成果
获得新西兰文学最高成就奖"威蒂奖"的《榕树叶子》是西萨摩亚裔新西兰作家温特的代表作,它多角度叙述了一个西萨摩亚家庭在动荡的历史语境和政治语境下的变迁、冲突和转变。小说使用和发展了传统的波利尼西亚式的叙事手法,向整个世界展...
关键词:温特 《榕树叶子》 西萨摩亚 
论大洋洲文坛的扛鼎之人阿尔伯特·温特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9期35-37,共3页曹萍 江振春 
江苏省2006年哲学社会科学课题(06SJD750021)阶段性成果
阿尔伯特·温特作为大洋洲文学的标志性人物,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温特创作出了多彩的小说和诗歌,他丰富的创作手法既扎根于西萨摩亚珍贵的文化,充分汲取了本民族的神话、传说、方言和俗语中的营养成分,并通过对民族口头文学、外来文...
关键词:温特 神话 民族意识 
从《我们心中的死者》看温特诗歌中的隐喻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86-89,共4页曹萍 骆守怡 
江苏省2006年哲学社会科学课题(06SJD750021)
从阿尔伯特·温特的代表诗集《我们心中的死者》中可以看到他诗歌中特定的隐喻体系,圆形和球体的物质象征着生命本质上的循环,文本在时间层次等方面起着一个更为互文性的作用,听觉和视觉的联想手段体现了韵律学上的意义。
关键词:西萨摩亚 温特诗歌 隐喻 
论温特的文化观
《文学教育》2007年第10期106-107,共2页曹萍 骆守怡 
江苏省2006年哲学社会科学课题(06SJD750021)阶段性成果
出生在西萨摩亚一个酋长的家庭的新西兰诗人阿尔伯特·温特(1939-)早在1974年就被《新西兰当代十诗人选读》收入其中,并且他的诗歌立刻进入新西兰的中学教材,成为必读诗篇。这位如今的夏威夷大学文学教授创作了4部诗集。
关键词:温特 次文化 大洋洲 殖民主义 新西兰 民族 种族主义 诗歌 局外人 中学教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