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102033)

作品数:7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川平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淮南师范学院学报》《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王小波小说虐恋受虐身体叙事身体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长恨此身非我有——身体政治的文化溯源被引量:1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61-64,93,共5页张川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大转型期北京作家群的形成;选择"(项目编号:06BZW060);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重点课题"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102033)的研究成果
"身体"是物质和意义多重复合的产物,是政治和权力博弈的场域",身体主权"的归属是现代性确立与否的一个标志,中国传统文化支持身心分离的特点,是造成身心冲突和心脑冲突的渊源,并发展出权力者以礼乐刑政来解决冲突的制度设计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身体 身心关系 心脑冲突 礼乐 刑政 立心 
论王小波对中国传统文化理性观的诘难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58-65,共8页张川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大转型期北京作家群的形成;选择"(06BZW060);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重点课题"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机制研究"(201102033)的研究成果
理性要素代表主体探索"确定性"的诉求,既包含体现客观性的科学知识,也指对待知识的态度和求知的方法等。"科学格致化"和"科学艺术化"是淆乱科学本体的两种现象,其实质是以"善"和"美"的职能、标准来要求"真"和改写"真",它源于中国文化特...
关键词:理性 科学 格致化 思维模式 王小波 
正名的困境及其超越:论《黄金时代》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81-87,共7页张川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6BZW060);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重点课题(201102033)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揭示了一个特殊时代的"人"的困境,但困境背后深隐着文化、政治、道德、性别关系等诸多问题,问题聚焦于陈清扬和王二这对男女的"性事",对此的命名、评判和惩罚使"性"成为诸般观念和力量博弈的战场。作者以"黑色幽默...
关键词:王小波 《黄金时代》 污名 正名 黑色幽默 主体建构 救赎 
被压抑和扭曲的“性叙事”——从王小波的创作看中国文学中“性”与“情”的纠结与博弈被引量:3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154-160,共7页张川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6BZW060);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重点课题(201102033)
"性爱"作为最本己的人类生活的神经末梢,"性而上"抑或"性而下"以及上下之间的逡巡、位移、求索,直接对应和感应着"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人类生活的全景。"非性"文化塑造了中国文学"扬情抑性"的传统,形成以"性禁忌"为圭臬的"言情"文学和以...
关键词:王小波   性禁忌 性泛滥 《黄金时代》 
父子冲突与主奴关系——从《三十而立》看代际矛盾中秩序与自由的张力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02-107,共6页张川平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重点课题(201102033)
中国文化重父权的特点,使以"父子冲突"为主的代际关系呈现"主奴关系"的实质,其间充满了守秩序与争自由两种诉求的背反张力,特定的社会人格的形成,需要家庭这一社会细胞的认同和涵养,在代际关系中表现为代表秩序一方的"严父"的督责,现代...
关键词:父子冲突 主奴关系 《三十而立》 王小波 秩序 自由 
受虐的身体与受控的主体——论王小波小说的虐恋描写及其实质被引量:5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65-72,共8页张川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大转型期北京作家群的形成;选择"(06BZW060);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重点课题"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机制研究"(201102033)
王小波的文学创作,充斥着"捆绑"和"鞭打"等诸般"虐恋"表象和形式要素,但却不是以表现"虐恋"为主旨的"色情作品",而是以类似"虐恋"活动爱好者和参与者的游戏和狂欢的写作心态,揭示现实权力关系架构和运作中施暴一方强加于受害一方的肉体...
关键词:王小波 虐恋 施虐/受虐 身体叙事 主体建构 
向死而生:论王小波小说的生死观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5-12,共8页张川平 
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重点课题"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机制研究"(编号:201102033)的研究成果
王小波小说中的"死亡叙事"在主体建构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以对死亡景观和死刑想象独特的文学呈现、贯穿其间的爱欲与死欲的纠结、对死亡的凝视和深描、对死后世界的想象等,建立起以主体建构为目标和目的的死亡叙事,"向死而生"的生死...
关键词:王小波 死亡叙事 向死而生 主体建构 爱欲与死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