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1951-1965)

作品数:5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韩晓青齐鹏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国际论坛》《中共党史研究》《党史博采》《理论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中巴关系历史考察外交谈判周恩来影响因素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中国与巴基斯坦解决双边陆地边界问题外交谈判的历史考察被引量:1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6期91-99,127-128,共9页韩晓青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冷战时期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之研究(1951~1965)>(11XNH075)研究成果之一
巴基斯坦出于改善周边外交环境的考虑,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主动提出了中巴边界谈判的建议,中国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接受了巴方提出的建议。中巴两国从1962年5月开始举行双边陆地边界谈判,1965年3月26日中巴"边界议定书"的签订标志着中巴边...
关键词:中巴关系 边界问题 外交谈判 影响因素 
周恩来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中巴关系根本改善的奠基性贡献*被引量:1
《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9期94-101,共8页韩晓青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冷战时期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之研究(1951-1965)”(11XNH075)研究成果之一
在冷战的世界格局下,整个20世纪50年代,中巴关系一直处于不冷不热的境况。60年代初期,两国关系才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周恩来反对巴基斯坦加入西方阵营,同时主张和巴基斯坦进行友好交往;在印巴之间存在争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他坚持公正立...
关键词:周恩来 中巴关系 奠基性贡献 
中国和巴基斯坦边界谈判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理论学刊》2011年第3期101-105,共5页韩晓青 齐鹏飞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冷战时期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之研究(1951-1965)"(项目编号:11XNH075)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60年代初,巴基斯坦向中国提出了边界谈判的建议。双方在妥善处理了印巴之间存在争议的克什米尔问题后,开始了双边边界谈判。通观整个谈判过程,进展可谓顺利。中巴边界谈判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首先,邻国之间的边界谈判必须遵循和...
关键词:中国 巴基斯坦 边界谈判 
20世纪60年代初期巴基斯坦从根本上改善巴中关系的原因探析被引量:3
《国际论坛》2011年第2期45-50,80,共6页韩晓青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冷战时期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之研究(1951-1965)》(项目编号:11XNH075)研究成果之一
20世纪60年代初期,巴基斯坦一改50年代对新中国不冷不热的态度,开始致力于从根本上改善和新中国的外交关系。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如下:其一,巴基斯坦和主要陆地邻国——印度、阿富汗的关系长期不和,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尤其紧张;其二,巴基...
关键词:巴基斯坦 中巴关系 改善原因 
毛泽东给耿飚的战略指示:“打开西面的大门”
《党史博采(上)》2011年第1期43-44,共2页韩晓青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冷战时期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之研究(1951-1965)>(编号:11XNH075)研究成果之一
巴基斯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邻国,巴基斯坦独立以前是英属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1947年6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印巴分治方案》,即所谓的《蒙巴顿方案》。此后按照方案的规定,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47年8月15日同时宣布独立。1951年5月21日,中...
关键词:毛泽东 巴基斯坦 南亚地区 印巴分治 殖民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