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9JZD0012)

作品数:16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冯艳曹辛华杨思贤陈书录李敦庆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许昌学院盐城师范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江海学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花(下半月)》更多>>
相关主题:民歌文体词体乐府散曲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民歌价值的多元性被引量:4
《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170-177,共8页陈书录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中国历代民歌整理与研究"(09JZD0012)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国民间歌谣内涵相当丰富,从草根性、大众化等层面生动地展示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歌谣大国形象。中国民间歌谣的整理与研究有利于真正发掘蕴含其间的民间原生态的社会状况和民族文化心理的认识价值、浑朴质...
关键词:中国民歌 认识价值 美学价值 历史价值 教化作用 资政作用 
民歌与民俗关系研究论纲被引量:1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9期88-93,共6页杨思贤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历代民歌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09JZD0012);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成果
民俗决定民歌的产生,民歌也会主动的反映民俗,这是民歌与民俗密切关系的产生逻辑。民歌中反映了物质生产、物质生活、岁时节日等民俗。民俗研究有助于解读民歌文意,解读民歌背后的思想,推进经典民歌的研究。
关键词:民歌 民俗 
从清代雅化西调看散曲与歌谣时调的互动交融被引量:1
《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10期166-171,共6页冯艳 
教育部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散曲与歌谣时调互动研究"(13YJC751009);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9JZD0012)
清代西调本来是一种颇受普通市井百姓喜爱的民间歌谣时调,在受到一些下层文人的关注后,原本具有浓厚俚俗气息的西调中分化出一类雅化的西调作品,清代现存可见的西调即以此类作品居多。雅化的西调实质上是民间西调的曲调与文人散曲创作...
关键词:清代西调 散曲 歌谣时调 互动交融 
《古谣谚》的学术史考察——以“序”和“凡例”作探讨被引量:3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51-56,共6页杨思贤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历代民歌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09JZD0012);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古谣谚》的编者用经典研究的方法整理谣谚,在谣谚的概念界定、外延拓展、内容分类及著录次序等问题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古谣谚》也指出了谣谚在"诗言志"这个命题中的重要地位;《古谣谚》的编纂及其取得的成绩意味着来源于民间的...
关键词:《古谣谚》 文献 理论 
明清民歌时调视野中的商贾形象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39-43,共5页陈书录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历代民歌整理与研究>(编号:09JZD0012)
明清民歌时调中的商贾形象呈现出多样性。当时的民歌时调与小说、戏曲等文体也相互渗透、相互推动,既从一个方面显示了明清民歌时调这种兴盛诗体的旺盛生命力,也展示了新兴经济力量与时尚诗体联姻中呈现的商贾形象的新风貌。
关键词:民歌时调 商贾 多种文体互补 
早期《申报》所载竹枝词对传统民歌的继承与革新被引量:2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44-50,共7页陈璇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历代民歌整理与研究"(编号:09JZD0012);第51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传播视域下的近代报刊所载古典诗词研究"(编号:2012M511295);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城市文明与近代海上词坛研究"(编号:2011SJD750009)
《申报》在早期的二十年间刊登了大量的竹枝词。这些竹枝词一方面继承了前代民歌形式灵活、内容生动的特点,又因其借助报章发行,具有报章文学的特色。它改变了传统民歌及前代竹枝词重抒情的特色,着重描述晚清十里洋场的风物、人文及习俗...
关键词:海上竹枝词 《申报》 民歌 
百年来明清小曲研究述略被引量: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134-137,共4页冯艳 
教育部2009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9JZD0012);江苏省2012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省立省助项目(CXZZ12_0359)
明清小曲是明清两代流行于民间的时尚俚俗歌曲,百年来明清小曲的研究可以分为开创奠基(1900-1949)、缓慢发展(1949-1978)、复苏繁荣(1978-)三个阶段。学者们对明清小曲的渊源流变、文化内涵、艺术技巧、曲牌和音乐、作用及影响等一些问...
关键词:明清小曲 研究回顾 展望 
“五更体”民歌对中国古代散曲之影响论略被引量:3
《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144-148,共5页冯艳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9JZD0012);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省立省助项目(CXZZ12_0359)
"五更体"民歌在中国民歌发展史上渊源甚久,它不仅广受普通百姓喜爱而得以广泛传唱,同时还对文人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五更体"民歌对中国古代散曲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散曲的外部形式和内容上,还表现在散曲所使用的曲牌上。民歌与文人散...
关键词:民歌 五更体 散曲 影响 
论明代散曲家丁彩的拟民歌创作及其意义
《山花(下半月)》2013年第3期143-144,共2页冯艳 
教育部2009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历代民歌整理与研究》(09JZD0012);江苏省2012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省立省助项目《明清民歌与散曲互动研究》(CXZZ12_0359)的阶段性成果
明代布衣散曲家丁彩,号前溪,山东诸城人,主要活动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有小令一卷。丁氏是明代后期散曲坛上的多产作家,《全明散曲》收丁彩作品110余首,作者以散曲摹写闺情离愁、讽叹人情世态、描画山居隐逸,造语圆熟,风格多...
关键词:民歌创作 明代后期 散曲家 意义 《全明散曲》 万历年间 散曲创作 民间歌曲 
以古为雅 不相沿乐——论魏晋南北朝礼仪用乐的创作特点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36-41,共6页李敦庆 
江苏省2012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魏晋南北朝礼仪用乐研究"(编号:CXZZ12_0365)研究成果;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历代民歌整理与研究"(编号:09JZD0012)成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礼制度已开始实行并逐渐走上成熟,作为礼仪重要组成部分的仪式音乐在这一时期也受到重视,这一时期礼仪用乐的创制一方面以礼经为依据,体现此处复古的特色;另一方面,统治者也根据本朝的实际需要对仪礼用乐作相应的变革,...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礼仪用乐 复古 创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