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08037)

作品数:6被引量:8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晓扬仲德崑郑彬戴薇薇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华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华中建筑》《建筑学报》《建筑与文化》《新建筑》更多>>
相关主题:被动节能自然通风手巾夜间通风冷巷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被动节能自然通风策略被引量:27
《建筑学报》2011年第9期34-37,共4页陈晓扬 仲德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0808037)
提出被动节能自然通风的概念,将其分为加强自然通风型、被动预冷型、被动预热型3种类型,并根据建筑全年通风情况归纳各类型的适用范围,重点阐述被动节能自然通风的建筑策略。
关键词:自然通风 被动节能 被动预热 被动预冷 
冷巷的被动降温原理及其启示被引量:23
《新建筑》2011年第3期88-91,共4页陈晓扬 仲德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0808037)
通过对三处民居的窄巷进行热环境实测,剖析冷巷的被动降温原理,总结其主要技术策略为:遮阳通风的窄通道、蓄冷墙及地面、夜间通风。同时论述了这些技术策略对建筑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冷巷 被动降温 遮阳 蓄冷/蓄热 夜间通风 
泉州手巾寮自然通风技术初探被引量:2
《华中建筑》2011年第3期28-32,共5页戴薇薇 陈晓扬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50808037)
泉州传统手巾寮在建筑布局上有利于利用自然通风。通过计算机模拟与实测相结合的方式探究泉州传统手巾寮的自然通风技术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发掘出手巾寮自然通风技术中的最优化解决方案,运用到现代民居设计中去。将量化手段运用于中国...
关键词:手巾寮 自然通风 被动节能 
泉州手巾寮民居夏季热环境实测分析被引量:17
《建筑学报》2010年第S1期84-87,共4页陈晓扬 薛家薇 郑彬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0808037)
通过对泉州一典型手巾寮民居进行夏季热环境实测,分析其热环境特征,结果显示:天井和冷巷的被动降温以及加强自然通风的效果明显,而2楼为1楼提供热缓冲层的同时,本身热环境不佳。同时也论述了成因以及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手巾寮民居 实测 热环境 被动降温 
宏村徽州传统民居过渡季节室内环境分析被引量:21
《建筑学报》2009年第S2期68-70,共3页陈晓扬 仲德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0808037)
通过对宏村一典型传统民居进行过渡季节实测和CFD模拟,分析徽州传统民居在过渡季节时室内的环境特征以及成因,发现其防热效果好,而保温以及通风较差,天井的通风潜力未能充分挖掘,这和徽州民居采取封闭紧凑体量加狭小天井的建筑策略以及...
关键词:徽州传统民居 室内环境 实测 CFD模拟 过渡季节 
气候文脉下的地方建筑设计创新
《建筑与文化》2009年第6期64-65,共2页陈晓扬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0808037)之一部分
地方气候是建筑创作的基本依据。本文提出地方建筑设计创新的新思路为回应地方气候。接着结合案例分别论述了基于传统技术、适宜技术和高技术的地方建筑在气候文脉下的设计创新途径。
关键词:气候文脉 地方建筑 设计 创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