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820064)

作品数:11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厉尽国姜世波赵蓬尚海涛龚艳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天津市委党校天津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法律方法》《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民间法》更多>>
相关主题:习惯法李庄案查明法源地位法理依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于当代中国主流法律观的现象学思考
《民间法》2013年第1期117-126,共10页厉尽国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论民俗习惯司法适用之制度构建”(批准号09YJC820064);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司法实践中的法律方法论研究”(项目号:2012TB011)
从现象学角度来看,法律显现自身的活动与过程具有一种'构成'的性质。在法律实践中,各种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历史文化因素不断获得规范性整合而使法律获得旺盛的生命力。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当代中国主流法律观因应社会需求之沿革过程,...
关键词:主流法律观 现象学思考 规范法学 
英属殖民地民间习惯的司法查明
《民间法》2012年第1期410-418,共9页王林敏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论民俗习惯司法适用之制度构建”(批准号09YJC820064)的研究成果之一
民间习惯的司法查明,是民间习惯司法适用的前提。查明民间习惯需要采用何种具体方法?英属殖民地的法官们在适用土著习惯的过程中则积累了大量经验。"习惯"和"习惯法"的区分,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法官对"作为事实的习惯"和"作...
关键词:作为事实的习惯 作为法律的习惯法 司法查明 
互治视角下雇佣纠纷化解机制研究——以民国时期华北地区的乡村雇佣市场为例说明
《民间法》2012年第1期164-173,共10页尚海涛 龚艳 
中国法学会基金项目“农民工雇佣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LS(2012)D10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论民俗习惯司法适用之制度构建”(批准号09YJC8200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民国时期的华北地区虽然有着大量的雇佣关系,但关于雇佣纠纷的资料却不多见。此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当时的农业雇佣市场中存在着雇主与雇工间的相互治理机制。通过此种互治机制,主雇之间有效克服了易引发雇佣纠纷发生的机会主义行为,...
关键词:雇佣纠纷 机会主义行为 互治机制 纠纷化解 
论习惯法对于中国法制(法治)建设的价值
《民间法》2012年第1期12-22,共11页厉尽国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论民俗习惯司法适用之制度构建”(批准号09YJC820064);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司法实践中的法律方法论研究”(项目号:2012TB011)资助
走向大国的中国法治必须首先实现文化特殊性与法治普适性的统一。作为固有文化的制度体现和规范性社会事实,习惯法对于社会秩序的建构发挥着重要而基础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中国制定法总体上表现出一种轻视习惯法的态度。近年来情况有...
关键词:习惯法 中国法制 中国法治 建设 价值 
论民俗习惯之民商法法源地位被引量:9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76-82,共7页厉尽国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论民俗习惯司法适用之制度构建"(批准号09YJC82006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理论与方法"(批准号20090461206);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矛盾化解的法律适用方法研究"(批准号11CFX002)的阶段性成果
从区分法律规范与法律渊源的角度,民俗习惯可以定位为一种民商法法源。因社会变迁以及地域差异而出现法律漏洞时,民俗习惯具有补充强制法以维护正常秩序之功能,这是其作为法源的主要法理依据。民俗习惯作为法源的效力依据,在法有明文规...
关键词:民俗习惯 民商法 法源地位 法理依据 效力依据 
论乡村治理视域下的民间规范被引量:1
《民间法》2011年第1期81-91,共11页赵蓬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论民俗习惯司法适用之制度构建”(项目号:09YJC820064)阶段性成果
治理是一个合作的过程,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合作。而乡村秩序的生成又具有二元性,即行政嵌入和村庄内生。从这个意义上观察民间规范,我们会发现不仅乡村内生秩序的形成需要在民间规范...
关键词:乡村治理 乡村秩序 行政嵌入 民间规范 村治资源 
判决中的修辞方法及其反思——以“李庄案”为例被引量:2
《法律方法》2011年第1期15-23,共9页厉尽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论民俗习惯司法适用之制度构建”(项目批准号09YJC82006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理论与方法”(项目编号:20090461206)
由于种种原因,判决中的修辞现象曾为人们所忽视、轻视或蔑视,甚至被有意掩盖或消除。然而,随着法律实践和理论思考的深化,判决中的修辞现象及其方法意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司法三段论的存废,而且最终会影响到对...
关键词:判决 修辞方法 修辞 “李庄案” 
论习惯法编纂与习惯法的查明被引量:1
《民间法》2011年第1期9-24,共16页姜世波 
笔者承担的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跨国商法研究:理论、编纂及其适用》、参与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论民俗习惯司法适用之制度构建》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习惯法编纂不同于习惯法汇编,并非简单的习惯法成文化,是依据一定的法律观念对习惯规则所作的系统而讲求逻辑的整理过程。习惯法的编纂对司法过程中查明习惯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解决习惯规则不成文所带来的模糊难以确定的问题。在我国...
关键词:习惯法编纂 习惯法查明 开放性编纂 
论少数民族习惯规则与国家法的冲突与协调——从贵州苗寨的一起借贷纠纷案谈起
《民间法》2011年第1期324-329,共6页厉尽国 王义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论民俗习惯司法适用之制度构建”(项目号09YJC82006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理论与方法”(项目号20090461206)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民俗习惯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规范资源。但从社会现实情况看,少数民族习惯规则与国家法之间也会出现一些矛盾甚至冲突。如何在具体化场景中协调二者的关系?这是对法律理论与实践提出...
关键词:少数民族习惯规则 国家法 冲突 协调 
司法裁决证立过程中的法律修辞--以“李庄案”判决书为素材被引量:4
《北方法学》2011年第1期67-77,共11页厉尽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论民俗习惯司法适用之制度构建”(项目编号09YJC82006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理论与方法”(项目编号20090461206)的研究成果
法律人孜孜以求的法治究竟如何实现?关注司法实践,从微观和方法层面对其进行反思、批判和改进,可能是迈向这一理想境界的重要途径。判决书为宣示法官依法解决纠纷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公告,它所表达的内容只能是基于法治立场的合法性论证。...
关键词:司法裁决证立 法律修辞 李庄案 判决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