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尽国

作品数:24被引量:6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民间法习惯法现象学司法适用民俗习惯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民间法》《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政法论丛》《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治理“三治”融合发展研究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3年第7期13-18,共6页白玉荣 厉尽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三治合一’农村社会矛盾化解体系及其构建研究”(19BKS08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十分重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治理“三治”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运用系统思维从整体上去研究其完善措施,需要将党的组织建设、政权组织治理、乡村自我治理...
关键词:自治 法治 德治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矛盾纠纷及其解决路径——基于河南省长垣市农村调查的分析被引量:1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1-10,共10页厉尽国 庞好月 黄曙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三治合一’农村社会矛盾化解体系及其构建研究”(19BKS084)。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基层治理,必须坚持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同样,“三治”融合乃至贯通方能提升农村矛盾纠纷解决效能。长垣农村调查表明,当前农村矛盾纠纷包括土地纠纷、家庭邻里纠纷、生态以及社会环境纠纷、村务管理纠...
关键词:基层治理 农村矛盾纠纷 解决路径 
中国《民法典》编纂中的习惯法问题被引量:2
《交大法学》2017年第3期70-77,共8页厉尽国 
中国《民法典》编纂能否成就一部引领21世纪潮流的伟大法典,可能并不仅仅取决于或者主要不取决于编纂模式或者技术,而取决于该法典内容之思想深刻性与现实有效性。为达致上述要求,《民法典》编纂应立基于中国传统、生活及其未来发展。...
关键词:中国《民法典》编纂 习惯法问题 
当代中国习惯法研究遭遇的瓶颈问题及其突破被引量:1
《民间法》2014年第1期349-352,共4页厉尽国 
当代中国习惯法研究已经遭遇严重瓶颈,为此需要系统梳理习惯法研究的'学术图景'。目前,存在三种代表性思路:一是对习惯法基本法理的理论研究;二是针对特定时空群体的法人类学(法社会学)实证研究;三是习惯法制度化(司法化)研究。三者分...
关键词:当代中国 习惯法研究 瓶颈 突破 
关于当代中国主流法律观的现象学思考
《民间法》2013年第1期117-126,共10页厉尽国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论民俗习惯司法适用之制度构建”(批准号09YJC820064);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司法实践中的法律方法论研究”(项目号:2012TB011)
从现象学角度来看,法律显现自身的活动与过程具有一种'构成'的性质。在法律实践中,各种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历史文化因素不断获得规范性整合而使法律获得旺盛的生命力。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当代中国主流法律观因应社会需求之沿革过程,...
关键词:主流法律观 现象学思考 规范法学 
当代中国主流法律观及其深度融合——兼及法律方法论的实践功能被引量:2
《政法论丛》2013年第3期12-18,共7页厉尽国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矛盾化解的法律适用方法研究(11CFX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2012TB011)
从现象学角度来看,法律显现自身的活动与过程具有一种"构成"的性质。在法律实践中,各种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历史文化因素不断获得规范性整合而使法律获得旺盛的生命力。通过梳理和分析当代中国主流法律观及其深度融合之可能,可以发现...
关键词:主流法律观深度融合现象学 法律方法论 
论习惯法对于中国法制(法治)建设的价值
《民间法》2012年第1期12-22,共11页厉尽国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论民俗习惯司法适用之制度构建”(批准号09YJC820064);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司法实践中的法律方法论研究”(项目号:2012TB011)资助
走向大国的中国法治必须首先实现文化特殊性与法治普适性的统一。作为固有文化的制度体现和规范性社会事实,习惯法对于社会秩序的建构发挥着重要而基础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中国制定法总体上表现出一种轻视习惯法的态度。近年来情况有...
关键词:习惯法 中国法制 中国法治 建设 价值 
论民俗习惯之民商法法源地位被引量:9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76-82,共7页厉尽国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论民俗习惯司法适用之制度构建"(批准号09YJC82006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理论与方法"(批准号20090461206);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矛盾化解的法律适用方法研究"(批准号11CFX002)的阶段性成果
从区分法律规范与法律渊源的角度,民俗习惯可以定位为一种民商法法源。因社会变迁以及地域差异而出现法律漏洞时,民俗习惯具有补充强制法以维护正常秩序之功能,这是其作为法源的主要法理依据。民俗习惯作为法源的效力依据,在法有明文规...
关键词:民俗习惯 民商法 法源地位 法理依据 效力依据 
判决中的修辞方法及其反思——以“李庄案”为例被引量:2
《法律方法》2011年第1期15-23,共9页厉尽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论民俗习惯司法适用之制度构建”(项目批准号09YJC82006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理论与方法”(项目编号:20090461206)
由于种种原因,判决中的修辞现象曾为人们所忽视、轻视或蔑视,甚至被有意掩盖或消除。然而,随着法律实践和理论思考的深化,判决中的修辞现象及其方法意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司法三段论的存废,而且最终会影响到对...
关键词:判决 修辞方法 修辞 “李庄案” 
论少数民族习惯规则与国家法的冲突与协调——从贵州苗寨的一起借贷纠纷案谈起
《民间法》2011年第1期324-329,共6页厉尽国 王义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论民俗习惯司法适用之制度构建”(项目号09YJC82006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理论与方法”(项目号20090461206)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民俗习惯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规范资源。但从社会现实情况看,少数民族习惯规则与国家法之间也会出现一些矛盾甚至冲突。如何在具体化场景中协调二者的关系?这是对法律理论与实践提出...
关键词:少数民族习惯规则 国家法 冲突 协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