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264)

作品数:6被引量:22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义明武正军王彦平陆萍张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相关期刊:《生态学杂志》《生态学报》《Zoological Research》《生物多样性》更多>>
相关主题:RANA牛蛙CATESBEIANA存活动物种群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宁波地区黑斑蛙的繁殖生态和产卵地选择被引量:10
《Zoological Research》2007年第2期186-192,共7页王彦平 武正军 陆萍 张方 李义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264);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KSCX3-IOZ-02;KSCX2-SW-118)
黑斑蛙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两栖动物之一,但目前有关其繁殖生态和产卵地选择还所知甚少,而且多局限于定性描述。2004—2006年在宁波地区黑斑蛙的繁殖期,对黑斑蛙的繁殖生态研究分析表明,该蛙在繁殖期的种群密度为0.0903±0.0029只/m(n=11)...
关键词:黑斑蛙 繁殖生态 产卵地选择 
洗胃法与剖胃法在四种蛙食性分析中的对比被引量:6
《动物学报》2007年第2期364-372,共9页武正军 李义明 王彦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270264);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No.KSCX32IOZ202;No.KSCX22SW2118)~~
在动物的食性研究中,剖胃法因要杀死动物,会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学影响和伦理学问题,在国际上招致了越来越多的反对,而在我国仍广泛使用。尽管洗胃法已用于食性研究,它的效果却从来没有研究过。我们应用洗胃法研究了浙江宁波郭巨镇四种蛙(...
关键词:蛙类 食性分析 洗胃法 剖胃法 
舟山群岛变态后牛蛙的食性研究被引量:5
《生物多样性》2006年第5期363-371,共9页王彦平 王一华 陆萍 张方 李义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264);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SCX3-IOZ-02;KSCX2-SW-118)
牛蛙(Ranacatesbeiana)是极其危险的外来入侵种,对当地生物类群的捕食是其主要的危害机制,但目前有关其食性的研究均只局限于一个研究地点。为了全面评估牛蛙对当地生物类群的捕食影响,2005年6月30日至8月11日期间,作者采用洗胃法对舟...
关键词:RANA CATESBEIANA 食性 胃容物 外来种 
浙江东部牛蛙的自然种群及潜在危害被引量:19
《生物多样性》2004年第4期441-446,共6页武正军 王彦平 李义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 0 2 70 2 64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KSCX3 IOZ 0 2 ;KSCX2 SW 118)
牛蛙 (Ranacatesbeiana)的入侵已成为一些本地两栖类种群数量下降或灭绝的主要因素之一。 195 9年牛蛙被引入中国大陆 ,但直到 1990年才开始在国内大范围饲养。牛蛙的自然种群在国内一直未见报道。我们于 2 0 0 3年 9- 11月调查了浙江...
关键词:RANA CATESBEIANA 分布 食性 生境 生物入侵 
两栖类种群数量下降原因及保护对策被引量:50
《生态学杂志》2004年第1期140-146,共7页武正军 李义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 0 2 70 2 64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KSCX3 -IOZ -0 2 ;KSCX2 -SW -118)
近几十年来 ,全球范围内的两栖类出现了较快的种群数量下降 ,包括部分物种的灭绝。引起两栖类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 :紫外线辐射、生境破碎和改变、生物入侵和捕食、环境污染、疾病、气候变化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 ,其中生境破碎...
关键词:两栖类下降 全球变化 灭绝 保护对策 
生境破碎化对动物种群存活的影响被引量:136
《生态学报》2003年第11期2424-2435,共12页武正军 李义明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资助项目 ( G2 0 0 0 0 4680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 0 2 70 2 64);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资助项目 ( kscx2 -sw-1 1 8kscx3 -ioz-0 2 )~~
生境破碎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以岛屿生物地理学、异质种群生物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来解释不同空间尺度中生境破碎化的生态学效应。生境破碎化引起面积效应、隔离效应和边缘效应。这些效应通过影响动物种群的绝灭阈值...
关键词:生境破碎 生境丧失 生物多样性 绝灭阈值 存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