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907-1949)

作品数:4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穆海亮吴彬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安庆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新文学史料》《戏剧艺术》《文化艺术研究》《戏剧文学》更多>>
相关主题:佚文教育家全集中国戏剧运动史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谈欧阳予倩的一组佚文被引量:3
《新文学史料》2013年第3期193-197,共5页穆海亮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编号11&ZD110);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话剧社团的现代化转型研究(1907-1949)"(编号2012-QN-037)阶段性成果
欧阳予倩是中国现代罕见的戏剧全才,还是杰出的戏剧教育家。茅盾称欧阳予倩为"一部活的现代中国戏剧运动史",这可以说是丝毫也不过誉的。199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六卷本《欧阳予倩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的出版堪称一大盛事。当然,...
关键词:欧阳予倩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佚文 中国戏剧 中国现代 教育家 运动史 全集 
石挥在孤岛报纸上的七篇佚文——《石挥谈艺录》补遗之三
《戏剧文学》2013年第8期122-129,共8页穆海亮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编号:11&ZD110);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话剧社团的现代化转型研究(1907-1949)"(编号:2012-QN-037)阶段性成果
魏绍昌先生编的《石挥谈艺录》所收文字,绝大多数都是石挥在上海沦陷时期及解放以后撰写的探讨演剧理论或总结创作经验的文章,石挥早期在北平参加剧运时留下的文字一概未录,他在孤岛时期的大多数文章也未收录。为_r给世人展现一个更...
关键词:孤岛时期 石挥 补遗 佚文 报纸 创作经验 演剧理论 沦陷时期 
论传媒在戏剧演出中的运用——以中华剧艺社为例
《文化艺术研究》2013年第2期104-109,共6页吴彬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华剧艺社演出史论"(编号:13YJC760090);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话剧社团的现代化转型研究(1907-1949)"(编号:2012-QN-037)
戏剧的发展与传媒的发达是分不开的,能否有效地利用传媒进行操作,直接关系到剧团的生死存亡。抗战时期出现的著名剧团中华剧艺社对传媒的利用主要表现有三:一是举行招待会或发布信息;二是刊登演出广告;三是图片展览。
关键词:中华剧艺社 传媒 演出 
论上海剧艺社导演艺术的特点与局限被引量:1
《戏剧艺术》2013年第1期82-92,81,共12页穆海亮 
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话剧社团的现代化转型研究(1907-1949)"(编号2012-QN-037)阶段性成果
作为孤岛剧坛的中流砥柱和战后剧运中坚,上海剧艺社在导演艺术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点,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存在某些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对舞台情调整一性的追求是其总体特征,对导演格调多样化的探索是其基本成绩,剧作处理的中庸化在...
关键词:上海剧艺社 导演艺术 特点 局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