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海亮

作品数:67被引量:7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先锋戏剧孤岛时期孤岛中国话剧佚文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民族艺术研究》《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文艺争鸣》《新世纪剧坛》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豫剧《七星剑》:以戏曲神韵 传家国情怀
《新世纪剧坛》2019年第4期27-31,共5页穆海亮 
2018年10月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举行的"天中杯"第八届黄河戏剧节上,漯河市豫剧团推出的新编历史故事剧《七星剑》(李古娥编剧,罗云、宋洋导演)作为压轴大戏,得到了现场观众和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台上荡气回肠的杨家将故事与台下雷鸣般的...
关键词:豫剧团 家国情怀 历史故事剧 神韵 戏曲 驻马店市 现场观众 戏剧节 
样板戏绘画的审美特殊性及其艺术悖论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4-10,共7页穆海亮 
样板戏绘画指的是"文革"时期取材于样板戏的绘画作品,其在画种选择、创作原则及风格技法方面呈现出某些特殊性,背后的审美原因则在于从戏剧到美术的改编兼具"图以载文"和"图以载图"的双重属性。然而,样板戏绘画的创作目的终究是为了宣传...
关键词:样板戏绘画 审美特殊性 艺术悖论 
戏剧本位·复线史观·在地研究——傅谨《20世纪中国戏剧史》的学术理路被引量:1
《戏曲艺术》2018年第2期121-126,共6页穆海亮 
"重写文学史"之类的呼声由来已久,而20世纪中国戏剧史的重写尤为不易。在20世纪的中国,戏剧的艺术形态之丰富、外部生态之复杂、发展变动之剧烈,乃至与政治、经济、制度关系之密切,以及由此对戏剧生产体制、演出市场带来的影响之深刻...
关键词:中国戏剧史 20世纪 学术理路 重写文学史 傅谨 史观 本位 艺术形态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研究》2017年第5期64-78,共15页穆海亮 
夏写时先生在研究中国古代戏曲批评时,曾做出一个论断:“批评落后于创作,这虽然不是规律,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①其实,何止是在古代,当下的戏曲批评同样滞后于戏曲实践。如今,当戏曲艺术正艰难地走出低谷,创作活力被逐渐激发...
关键词:戏曲批评 戏曲化 戏曲艺术 演出市场 参考价值 “失语” 创作 公信力 
话剧舞台艺术整体化的意义与路径——以上海剧艺社为中心的比较考察被引量:1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48-54,共7页穆海亮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剧艺社研究"(编号:14YJC760044)阶段性成果
通过与相关剧团的比较考察,上海剧艺社作为孤岛剧坛的中流砥柱和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代表性剧团,其舞台艺术整体化的突出价值、建构路径及其历史性缺憾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整体化是话剧舞台艺术发展的历史要求和必然趋势,对中国话剧的成...
关键词:舞台艺术 整体化 上海剧艺社 比较考察 
提升河南曲剧文化品格的三个维度被引量:1
《东方艺术》2017年第5期62-66,共5页穆海亮 
自5月18日在河南曲剧的发源地汝州隆重开幕,至6月23日在郑州举行高规格的曲剧发展论坛和盛大的闭幕仪式,“2016文化遗产日——河南曲剧九十年优秀剧目展演系列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河南曲剧再一次成为戏曲界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个在中...
关键词:河南曲剧 曲界 剧目评论 文化品格 中国戏曲史 樊粹庭 戏曲创作 卷席筒 经典剧目 精品剧目 
剧团组织政治化的外在助益与内在束缚——以上海剧艺社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7年第3期111-122,共12页穆海亮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剧艺社研究”(项目编号14YJC760044);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项目编号11&ZD110)阶段性成果
中国现代话剧的演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个个剧团推动的。作为相对完整的组织共同体和相对复杂的艺术共同体,剧团对内是戏剧生产的基本单位,对外是与社会发生直接关联的最小单元。正常情况下,建立在职业化基础上的自主化、社会化乃至市场...
关键词:现代话剧 孤岛时期 法租界工部局 上海剧艺社 
“重塑现代”的政治合法性及其艺术悖论——论“十七年”电影中的现代文学改编被引量:2
《艺术探索》2017年第4期123-128,共6页穆海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11&ZD110)
"十七年"电影对现代文学的改编,是一种"重塑现代"的话语行为,政治合法性是其中凌驾于一切艺术因素之上的决定性因素。政治本位和以"新"塑"旧"是"重塑现代"的合法性基础,强化阶级立场和新旧对比是"重塑现代"的合法性策略。然而,这样意图...
关键词:“十七年”电影 现代文学改编 重塑现代 政治合法性 艺术悖论 
样板戏与文革美术的政治同构与主题共生被引量:1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66-70,共5页穆海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编号11&ZD110)阶段性成果
在相同的创作理念统摄之下,样板戏与文革美术的题材选择与主旨传达如出一辙,形成了政治功利的同构与主题意蕴的共生。政治功利是二者共同的"合法性"基础,这决定了题材与主题的政治化单一及其对现实的遮蔽,也必然伴随着个人崇拜的审美幻...
关键词:样板戏 文革美术 政治同构 主题共生 
从《小乔初嫁》引发的争议谈戏曲创新
《艺术广角》2017年第2期40-46,共7页穆海亮 
自2014年搬上舞台,黄梅戏《小乔初嫁》获得了业内人士的不少赞誉,《光明日报》称之为“开拓黄梅戏全新艺术题材创作”。同时,也有著名评论家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该剧戏说历史的强烈不满。
关键词:戏曲创新 《光明日报》 艺术题材 戏说历史 黄梅戏 评论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