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无)

作品数:2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丁永祥梁帅马亚超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新闻爱好者(下半月)》《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传承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怀梆传播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2
视图:
排序:
豫西北西厢故事传播管窥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1年第2期142-144,共3页梁帅 马亚超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研究";项目编号:2009-ZD-009;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基金项目"豫西北戏曲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91047609)
元杂剧曾在河南西北地区广为流传,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历来被当地群众喜爱。在今河南辉县褚丘村和洛阳偃师石桥村,百年来流传着关于《西厢记》的故事传说。两地都分别提出有力证据,证明自己是西厢故事的源头所在,而非学界普遍认为...
关键词:西厢故事 田野调查 传播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的思考与探索——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怀梆为考察对象被引量:4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78-83,共6页丁永祥 
河南省高教改革研究项目[2009SJGLX142]:"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探索与实践";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2009-ZD-009]:"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发展的关键是拥有一套有效的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衰败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的衰败。怀梆长达几百年的发展所依赖的正是其有效的传承机制和传统的传承模式。"文化大革命"后怀梆迅速走...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怀梆 传承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