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5092010)

作品数:8被引量:3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玉光刘庆国张笠夫李志恒李岩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甘肃省博物馆更多>>
相关期刊:《地球科学前沿(汉斯)》《地质论评》《地层学杂志》《四川动物》更多>>
相关主题:统计分析生物地层飞行能力胸骨鸟类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云南昭通中新世晚期生物地层化学元素的组合特征及古埋藏环境分析被引量:2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2014年第6期389-396,共8页张玉光 吉学平 李志恒 付丽娅 尹济云 刘迪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092010,5123043);2010年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0CC010);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ofUSA)(BCS03211893,1035897)联合资助。
文中对云南昭通市昭阳区水塘坝中新世晚期湖沼相沉积地层昭通组剖面11层含化石层逐层共采集16件分析样品,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样品中与生物体生存关系密切的19种元素进行了测试。根据分析数据同时结合生物地球化学...
关键词:中新世晚期 生物地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古环境 云南昭通 
陕西神木侏罗纪恐龙足迹的新发现及其地层学意义被引量:6
《地层学杂志》2012年第1期60-64,共5页张玉光 李建军 胡松梅 张笠夫 刘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87200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No.5092010);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萌芽后续"人才培养计划(No.2009-4);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研究基金(No.2010LESV008);2010年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项目联合资助
在进行文物普查时于陕西神木县栏杆堡镇附近发现了大量恐龙足迹化石,而且足迹的种类也不尽相同,同以往该地发现的足迹类型相比、存在明显的区别。两处足迹化石点地层时代分属早侏罗世和中侏罗世,较之以前在该地和省内其他地方发现的足...
关键词:生物地层 恐龙足迹 侏罗系 神木 陕西 
甘肃鸟的新材料及其解剖和行为习性的补充研究被引量:2
《古脊椎动物学报》2011年第4期435-445,共11页李岩 张玉光 周忠和 李志恒 刘迪 汪筱林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092010);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萌芽后续”人才培养计划(编号:2009-4);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研究基金(编号:2010LESV008);2010年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
继1984年首次报道甘肃玉门昌马发现的早白垩世甘肃鸟及2006年记述多件甘肃鸟标本以来,再次对发现于2004~2006年间的9件甘肃鸟标本进行形态的详细观察,补充描述甘肃鸟新的骨骼特征,包括侧面保存的胸骨、有较完整的镰刀形龙骨突及胸骨背...
关键词:早白垩世 甘肃鸟 新材料 习性 
鸟类胸骨的形态结构多样性及其与飞行能力的关系被引量:2
《四川动物》2011年第5期677-686,F0002,共11页张玉光 李志恒 刘迪 刘庆国 付丽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87200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No:5092010);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萌芽后续”人才培养计划(No:2009-4);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研究基金(No:2010LESV008);2010年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项目
不同生态类型的鸟类,其胸骨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同时还与鸟类的飞行能力强弱有直接的关系。根据胸骨形态学特征差异及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鸟类胸骨的前侧突、后侧突的排列方式以及后缘凹口的形态是判断其生态习性的有效形态标志。此外,当...
关键词:鸟类 胸骨 统计分析 形态结构 飞行能力 
基于形态对比和统计分析的中生代鸟类栖息行为的识别和判断被引量:5
《地质论评》2010年第6期875-884,共10页张玉光 刘迪 李志恒 李岩 刘庆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087200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092010);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萌芽后续"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编号2009-4);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研究基金(编号2010LESV008)的成果
鸟类栖息行为是鸟类重要的生活习性,与鸟类后肢骨骼的形态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适应演化关系,而中生代鸟类栖息行为的分析推断也是古鸟类学研究的热点。文中通过对大量现生鸟类的后肢骨骼系统进行形态学对比、统计学分析,分别以后肢3块骨...
关键词:形态特征 统计分析 栖息行为 后肢骨骼 中生代 古鸟类 
内蒙古鄂托克旗早白垩世华夏鸟的又一发现及其飞行能力分析被引量:3
《地质通报》2010年第7期988-992,共5页张玉光 张笠夫 李建军 李志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87200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092010);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萌芽后续"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编号:2009-4);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研究基金(编号:2010LESV008)资助
记述了2008年发现于内蒙古鄂托克旗查布地区的1件查布华夏鸟(Cathayornis chabuensis)标本,也是继2002年以来在这里发现的第二件华夏鸟。该标本保存有发育完好的胸骨、叉骨等骨骼及部分清晰的骨骼印痕。将这些骨骼与已发表的沃氏始华夏...
关键词:华夏鸟 形态结构 飞行能力 早白垩世 鄂托克旗 
鹦形目鸟类胸骨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相关功能分析被引量:4
《野生动物》2010年第1期17-21,共5页张玉光 李志恒 刘庆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7200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092010);北京市科技研究院"萌芽后续"人才计划(2009-4)资助
鸟类胸骨的形态结构不仅是区分鸟类类型的主要特征,也是判断鸟类飞行等功能的重要依据。鹦形目鸟类作为攀禽中的一部分,其胸骨在形态上表现出明显的特性,如胸骨较宽,喙突相对发育,龙骨突较高,其背棘呈似刀状,龙骨突的前端尚未与锁骨发...
关键词:鹦形目 胸骨 统计分析 形态与功能 
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发现的全新世猛禽类及其意义被引量:9
《地质通报》2009年第6期753-757,共5页张玉光 王炜林 胡松梅 田晓阳 刘庆国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西早白垩世鸟类后肢骨骼形态与栖息习性适应演化研究>(编号:5092010);北京市科学研究院"萌芽后续"人才计划项目<中国白垩纪鸟类后肢骨骼形态与栖息习性的研究>(编号:2009-4)资助
记述了1997年在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发掘过程中首次在这里发现的全新世猛禽类标本,通过分类学的对比研究,这些标本被鉴定为苍鹰左尺骨、雕右跗跖骨和雕鸮右跗跖骨。这在先前陕西境内其他一些遗址中猛禽类的发现记载是少有的。它为研究泉...
关键词:陕西省 泉护村遗址 猛禽类 全新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