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C751019)

作品数:7被引量:2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艳芬王蓓更多>>
相关机构:济南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社会科学辑刊》《青海社会科学》《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佛教六朝六朝诗学诗学意象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试析佛教“色”范畴对六朝诗学的影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65-69,共5页刘艳芬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资助(08JC751019)
佛教"色"范畴体现着色空不二的本体论和"以色观空"的方法论;色空不二的本体论启示六朝诗歌创作不弃物色,"声色大开",山水诗和宫体涛的兴盛;以色观空的方法论则促进了诗歌理论由"物感说"发展为"直观说",开拓出诗学理论研究的新境界。
关键词:佛教 “色” 范畴 六朝 诗学 
试论中国佛教自然观所蕴涵的生态审美智慧被引量:7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6-11,共6页刘艳芬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佛教文化影响视阈下的唐宋诗学研究"(20090461252)阶段性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六朝诗学与佛教关系研究"(08JC751019)阶段性成果
佛教有着独特的自然观,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审美智慧。这种蕴涵着丰富生态审美智慧的自然观以缘起论、依报说和众生平等、无情有性说为基础,有着坚实的理论支撑并影响深远。受佛教自然观蕴涵的生态审美智慧影响,许多佛教僧徒和崇佛诗...
关键词:佛教 自然观 生态审美智慧 
试论佛教对六朝诗学“味”范畴的影响作用被引量:1
《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第6期226-229,共4页刘艳芬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08JC751019);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重点课题(20080099)
西方美学家眼里与美感相距甚远的"味",在中国古典诗学成为重要的理论范畴。这不仅得益于中国古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文化,更得益于中国佛教与诗学独特的相互影响关系和渗透状况。"味"范畴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佛教的影响...
关键词:六朝 诗学 “味” 范畴 佛教 
试析佛教“神”范畴对六朝诗学的影响被引量:1
《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160-164,61,共6页刘艳芬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六朝诗学与佛教关系研究"(项目号:08JC751019)的相关成果
"神"虽在佛教传入前即活跃于华土,为中国本土所固有,但佛教典籍中"神"范畴的内涵极为丰富而独特。佛教认为"神"是可以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法身或佛性,这是唯心的、荒谬的;但佛教对精神现象的高度重视和深刻阐析,不仅丰富了中国"神"范...
关键词:佛教 “神” 范畴 六朝 诗学 
佛教莲花意象及其在六朝诗赋中的意义嬗变被引量:11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14-17,共4页刘艳芬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六朝诗学与佛教关系研究"(08JC751019);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中国佛教诗歌艺术研究"(20080099);济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六朝诗学繁荣的佛教文化动因研究"(B0815)
莲花作为佛教的代表性意象,突出了佛的神圣、佛性的净洁和佛法的灵异,这种类型化的意象特征与魏晋流行的佛教般若学一起,共同影响了诗赋莲花意象内涵的类型化和单一性;随着诗学和佛教的不断发展,南朝诗赋中的莲花意象受到涅槃佛性论的...
关键词:佛教 莲花 意象 六朝 
西方悲剧艺术中的救赎主题被引量:2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146-149,共4页王蓓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8JC751019)
救赎是基督教的核心观念之一,也是西方悲剧艺术乐于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当这个主题进入悲剧之后,它立刻被处于不同时代和社会文化背景中有着不同人生经验的艺术家们进行了重新思考和探索,从而形成了西方悲剧艺术中的救赎探索、救赎履...
关键词:西方悲剧艺术 基督教 救赎主题 
试析六朝诗学韵范畴的佛教影响因子被引量:2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129-133,共5页刘艳芬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六朝诗学与佛教关系研究"(编号:08JC751019);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中国佛教诗歌艺术研究"(编号:20080099)的相关成果
韵是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学和诗学范畴。韵于六朝时作为美学、诗学范畴诞生,并用来品音、品人、品书、品画、品诗。外来佛教思想对韵范畴起了推动作用,声音之韵美的发现即得益于佛经的传译;人物风韵之美明显受到了佛教涅槃佛性论的影...
关键词:诗学  范畴 佛教 语言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