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FX078)

作品数:15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吕志祥常丽霞牛建平崔明德陈海啸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煤矿安全》《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生态补偿机制国家法生态补偿法人类学新论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环境权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指引被引量:1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7-11,共5页吕佳蒙 吕志祥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实证研究"(11BFX078);中国法学会部级研究项目"水危机视阈下西北地区再生水回用法律保障机制研究"(CLS(2015)D143)的研究成果
环境权被人们赋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历史使命,但由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环境权的理论基础、价值指向及其具体化等重大问题均未达成共识,制约了环境权的发展,使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 环境权 理论基础 价值指引 
西北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实证研究被引量:3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97-102,共6页常丽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实证研究"(11BFX078)阶段性成果
对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实践实证调研的结果显示,现行政策存在补偿标准、补偿期限、补偿资金、政策监管评估、配套保障政策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统一、协调的西北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其制度设计至少应...
关键词:西北生态脆弱区 森林生态补偿 法律机制 
渭河源头区生态补偿机制缺失及重构新论被引量:1
《中国水土保持》2014年第1期19-23,共5页吕志祥 孟天琦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FX078);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基金项目(1112ZTC108)
渭河源头区生态安全关乎到整个黄河的治理开发和流域的生态安全,其生态恶化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应当将其作为国家生态补偿的重点。近年来,生态补偿机制在渭河源头区实施虽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果,但现行生态补偿机制还存在着缺失...
关键词:生态补偿机制 存在问题 机制重构 渭河源头区 
困顿与突破:“美丽中国”背景下的生态补偿机制探析被引量:2
《商业时代》2013年第34期10-11,共2页牛建平 邓一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实证研究"(11BFX078);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基金项目"渭河源头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112ZTC108)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美丽中国"为生态补偿机制注入了活力,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美丽中国"的路径选择之一。本文分析...
关键词:美丽中国 生态补偿机制 障碍性因素 完善思路 
补强西北生态补偿机制之动因新论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104-106,共3页吕志祥 董媛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实证研究"(11BFX078);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基金项目"渭河源头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112ZTC108)的研究成果之一
西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不仅是中国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是中东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屏障。但是,西北地区地处偏远,地势高峻,生态脆弱。近年来,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还有进一步...
关键词:生态补偿机制 补强 动因 西北 
渭河源头区退耕还林生态效果评析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50-52,共3页吕志祥 邓一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实证研究"(11BFX078);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基金项目"渭河源头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112ZTC108)阶段性成果
渭河源头区生态安全关乎到整个黄河流域的国土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渭河源头区的生态恶化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渭河源头区也成为甘肃省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使渭河源头区生态环境建设跨入了一个...
关键词:渭河源头区 退耕还林 生态效果 评析 
西北地区生态补偿成效评析——退耕还林的视角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77-82,共6页吕志祥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实证研究>(11BFX078);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基金项目:<渭河源头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112ZTC108)
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补偿的重点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西北地区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三赢"。这不仅使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建设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且对调整当地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落后观念、实现...
关键词:西北地区 生态环境 退耕还林 生态补偿 
藏族牧区生态习惯法文化的当代变迁与走向——基于拉卜楞地区的个案分析被引量:8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24-29,共6页常丽霞 崔明德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FX078);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1212ZTC030)
藏族生态习惯法文化以宗教文化为其精神基础,内容上涵盖了自然崇拜、自然禁忌、资源管理利用、资源纠纷的解决等方面。当代拉卜楞藏族牧区,生态习惯法与国家法的运作现状表现为契合与冲突并存。在坚持国家法制统一,立足多元规则并存的...
关键词:藏族牧区 生态习惯法 国家法 拉卜楞地区 沟通机制 预警机制 
草地生态补偿:国家法与习惯法的暗合与补缺——甘南藏族牧区草地生态补偿政策实践的法人类学考察被引量:5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44-48,共5页常丽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实证研究"(11BFX078);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藏族牧区生态法文化传承与现代变迁研究--以拉卜楞地区为中心"(1212ZTC030)阶段性成果
我国重要的牧区位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牧区民族生态习惯法文化成为构建草地生态补偿制度不容回避和忽视的重要背景。在草地生态补偿领域,牧区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存在暗合与差异,惟有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接、整合与补缺,才能有效实现牧...
关键词:草地生态补偿 习惯法 暗合 补缺 
鄂尔多斯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被引量:5
《煤矿安全》2013年第3期203-206,共4页吕志祥 牛建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BFX078)
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煤炭富集区(譬如鄂尔多斯市)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煤炭开采对当地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非常严重,已成为阻碍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论述了实施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煤炭开采 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