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080194)

作品数:6被引量:3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曹灵孙兴旺程鹏张燕王玉洁更多>>
相关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山东医药》《实用医学杂志》更多>>
相关主题:膜性肾病发病机制肾小球疾病大量蛋白尿免疫复合物沉积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肾小球疾病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实用医学杂志》2017年第2期321-323,共3页林云 王梦平 李翠琼 曹灵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项目(编号:080194);泸州市科技局重点项目(编号:2012-S-37)
肾小球疾病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免疫机制是肾小球疾病的始动因素,在氧化应激、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的参与下,最终导致肾小球的损伤和临床症状的产生,线粒体是活性氧的主要来源,因此线粒体功能障碍所致的氧化应激...
关键词:线粒体功能障碍 肾小球疾病 终末期肾脏疾病 氧化应激 始动因素 免疫机制 炎症介质 细胞因子 
低氧诱导因子与肾小球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山东医药》2012年第35期92-94,共3页彭素英 甘林望 唐亮 曹灵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项目(080194);泸州市科技局重点项目([2004]60号)
肾小球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发病机制主要有免疫炎症反应、非免疫机制(高脂血症、氧化应激和肾小球内高血压、高灌注、高滤过等)参与,引起肾脏局部微血管损伤,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或加重肾脏损害。低氧诱导因子(HIF)是...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 氧化应激 血脂代谢异常 肾小球疾病 
足细胞与蛋白尿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山东医药》2012年第19期90-92,共3页王玉洁 曹灵 孙兴旺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项目(080194);泸州市科技局重点项目([2004]60号)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其发生与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异常有密切关系。肾小球滤过屏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基底膜(GBM)及脏层上皮细胞即足细胞组成。肾小球滤过膜具有电荷屏障和孔径屏障功能,任一屏障损伤均会产生...
关键词:足细胞 蛋白尿 肾脏 发病机制 
足细胞凋亡与膜性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第12期2242-2244,共3页张燕 曹灵 孙兴旺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项目(编号:080194);泸州市科技局重点项目(编号:[2004]60号)
足细胞为高度特异性的终末分化细胞,当其出现损伤、凋亡,进而坏死、脱落、缺失,就会引起细胞数量减少和密度降低,导致肾小球进行性硬化,最终导致肾功能丧失。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其起始因素是补体活化,形成膜攻击复合物C5b-9,
关键词:膜性肾病 细胞凋亡 膜攻击复合物 肾功能丧失 C5B-9 分化细胞 细胞数量 补体活化 
足细胞与膜性肾病被引量:12
《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第6期1063-1065,共3页程鹏 曹灵 
2008年四川省卫生厅科研项目(编号:080194)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学诊断名称,以肾小球基底膜(GBM)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伴GBM弥漫增厚为特点.临床呈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足细胞...
关键词:足细胞病变 膜性肾病 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免疫复合物沉积 大量蛋白尿 肾病综合征 肾组织损伤 
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新进展被引量:1
《山东医药》2009年第52期106-107,共2页张瑶 曹灵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项目(080194)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 膜性 抗原抗体复合物 细胞外基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