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40008010)

作品数:8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毛卫民杨宏李东冯惠平宋婧波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材料热处理学报》《金属热处理》更多>>
相关主题:高纯铝位错SN立方织构再结晶织构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表面划痕对高纯铝腐蚀发孔的影响被引量:3
《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第3期16-18,22,共4页李东 毛卫民 蒋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0571020);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20040008010)
采用沙砾平均粒径分别为10~14(#600)和5~7μm(#1000)砂纸打磨高纯单晶铝(100)和(124)面的方法,模拟生成轧辊划痕,用含有盐酸、硝酸和氢氟酸的混合溶液在表面进行发孔腐蚀,研究了表面位错露头发孔与划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试样表面...
关键词:高纯铝 位错 腐蚀发孔 划痕 
晶面指数对高纯铝表面腐蚀发孔的影响被引量:4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8年第10期1802-1806,共5页李东 毛卫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1020);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40008010)
采用含有盐酸、硝酸、氢氟酸的混合溶液腐蚀了从高纯铝锭上切割出的单晶{100}和{124}表面。定量统计两表面腐蚀孔密度随腐蚀时间的变化,并对变化规律进行了非线性拟合。研究表明,试样表面发生点蚀的位置为表面位错露头,其腐蚀发孔的难...
关键词:高纯铝 晶面指数 位错 腐蚀发孔 表面 
高压阳极含锡铝箔再结晶织构的EBSD分析被引量:3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7年第4期258-262,共5页宋婧波 毛卫民 孟利 杨宏 冯惠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0571020);教育部博士点基金(No.20040008010)
应用EBSD技术和织构定量检测手段分析高纯铝箔成品退火的再结晶立方取向亚晶粒的长大行为,以及整体中晶粒尺寸和取向差的分布规律,研究了微量元素锡对铝箔再结晶立方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纯铝箔的再结晶织构主要由立方织构及R织构组...
关键词:EBSD SN 立方织构 高压铝箔 
映像力对高纯铝自由表面附近位错组态的影响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11期1105-1108,共4页李东 毛卫民 余永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0571020);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20040008010)
采用分析位错映像力的方法研究了纯铝表层区域直螺、直刃位错所承受的滑移应力,理论上计算出映像应力作用下直螺、刃位错临界滑移距离和纯铝表层低位错密度区尺寸.讨论了直刃位错临界攀移距离和温度的关系,指出了表面上相对稳定的位错组态.
关键词:纯铝 位错 映像力 临界滑移距离 临界攀移距离 
微量Sn对高压阳极铝箔再结晶织构的影响被引量:6
《金属热处理》2007年第7期1-4,共4页宋婧波 毛卫民 杨宏 冯惠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1020);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40008010)
采用织构定量检测、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微取向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微量Sn对高压电解电容器阳极铝箔立方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铝箔的再结晶织构主要由立方织构及R织构构成,两者的相对强弱随Sn含量有规律地变化,当Sn含量从0.0001 wt%...
关键词:微量锡 立方织构 高压铝箔 
退火工艺对低压铝箔氧化膜和比电容的影响被引量:8
《材料热处理学报》2007年第5期78-81,共4页吕亚平 毛卫民 何业东 杨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1020);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40008010)
纯度99.988%的铝箔在300,400和500℃分别进行0.5,1和2h真空退火,然后利用电容法,间接测出退火箔的氧化膜厚度。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部分退火箔的腐蚀形貌,测出相应的比电容。结果表明,在400℃退火时,铝箔的氧化膜厚度最小,300℃居中,50...
关键词:铝箔 氧化膜 腐蚀 扩散 
金属表层稳定位错组态被引量:4
《科学通报》2007年第4期487-488,共2页李东 毛卫民 余永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0571020);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40008010)资助
根据位错能量理论计算了金属表层位错的稳定组态,结果表明金属表层稳定的位错组态只受柏氏矢量的影响,并表现为位错线在接近与自由表面垂直的有限范围内变动.
关键词:金属 表层位错 稳定组态 
退火方式对低压电解质电容器铝箔微量元素的分布和腐蚀性能的影响
《金属热处理》2006年第12期52-55,共4页吕亚平 毛卫民 杨宏 冯惠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1020);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40008010)
观察了经400℃真空退火保温1 h后分别随炉冷却和空冷的低压铝箔表面的电化学腐蚀结构,检测相应的比电容,利用二次离子质谱仪检测了铝箔表面区域Mg、Si、Cu微量元素的分布。结果显示,在炉冷的条件下,微量元素在铝箔表面的浓度比空冷条件...
关键词:铝箔 微量元素 偏聚 轧制纹 腐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