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2A06-4)

作品数:9被引量: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郭清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安徽农学通报》更多>>
相关主题:杂交中稻中稻氮肥氮肥运筹控苗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水稻免耕直播播种量与除草剂品种试验研究被引量:2
《安徽农学通报》2010年第10期78-80,共3页杨春桥 郭永生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2A06-4)
通过对免耕直播水稻不同播种量、不同除草剂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直播水稻芽前封闭除草最有效;3叶期后用茎叶除草剂喷施处理,防除效果差;封闭除草剂选用50%丁草胺效果优于20%丁恶乳油。油菜茬直播水稻播量1.5kg/667m2产量较高。播量过...
关键词:水稻 免耕直播 播种量 除草剂 
移栽杂交中稻氮肥运筹试验研究报告
《安徽农学通报》2010年第8期41-42,165,共3页易正明 郭永生 王琼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6BAD02A06-4)
通过杂交中籼稻以每667m2定量施14~17kg纯氮(其中基施纯氮4.6kg/667m2),蘖肥早施(移栽后5d,施纯氮4.6kg/667m2)试验研究表明,能增加有效分蘖,从而增加有效穗;于抽穗前18~40d不同时期不同用量施用氮肥,根据苗情增施接力肥、促花肥、保...
关键词:中稻 氮肥 运筹 研究 
杂交中稻化学控苗技术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2010年第4期77-78,82,共3页蒋家昆 朱淮芷 郭永生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6BAD02A06-4)
用二甲四氯、"920"不同用量处理杂交中稻,研究其对生育期、干物质含量、节间长宽、经济性状、产量的影响,总结出用"920"、二甲四氯处理使水稻生育期延迟,有效茎蘖数及有效穗也随之减少、增加基部节间长度,不利于抗倒伏,喷施920能增加结...
关键词:杂交中稻 控苗 化学 技术 
科技支撑粮食生产大县再上新台阶
《安徽农学通报》2010年第2期20-21,89,共3页郭清 郭永生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6BAD02A06-4)
霍邱县2004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5年至2008年连续4年荣获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粮食产量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2009年全县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单产总产连续6年增加。其主要做法是发挥科学技术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大...
关键词:科技 支撑 粮食生产 新台阶 
杂交中稻不同管水方式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2010年第2期56-57,60,共3页潘学锋 蒋家昆 郭永生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6BAD02A06-4)
用不同管水方式,研究其对水稻生育期、分蘖、成穗率、抗倒伏及产量影响,选择最佳管水方式。以水稻浅水栽插活棵后晾田3d,湿润促蘖,够九成苗烤田之后保水15d,晾田5d,反复管水至成熟,收获前7d断水,不仅增产,且有预防倒伏作用。
关键词:中稻 化学 控苗 技术 
机械化育插秧秧龄弹性控制研究被引量:2
《安徽农学通报》2009年第14期113-114,共2页王琼 蒋家坤 郭永生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6BAD02A06-4)
水稻机械育插秧时,在营养土配制过程中加入适量壮秧剂,能有效控制苗高,增加秧龄弹性,可延长秧龄达40d,解决了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中苗高、秧龄弹性较小的难题,为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机械插秧 育秧 秧龄 控制 
抛栽杂交中稻氮肥运筹试验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2009年第10期106-108,158,共4页郭永生 郭效明 杜桂芳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6BAD02A06-4)
本文通过该项试验研究可以看出稀播、长秧龄抛栽,大田抛足基本苗,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可以获得高产。但必须在抛栽后早施蘖肥,在中后期氮肥后移,合理运筹,分段施肥,有利于提高产量。
关键词:抛栽 中稻 氮肥 试验 
杂交中稻不同氮肥运筹展示总结
《安徽农学通报》2009年第6期45-45,96,共2页郭永生 徐俊 廖先梅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6BAD02A06-4)。
本文通过对杂交中稻秧龄不同期移栽,运用不同施氮肥的方法进行比较试验,从而得知,在生产上应该适当增大秧龄,以提高秧苗素质,蘖肥早施,能促进有效分蘖增加,抽穗前25d增施穗肥使得穗粒数、千粒重皆增加,从而达到高产栽培的目的。
关键词:中稻 氮肥 运筹 总结 
新两优6号水稻超高产栽培示范总结被引量:1
《安徽农学通报》2009年第1期87-88,共2页郭永生 吴建 朱淮芷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6BAD02A06-4)
为了提高水稻单产,充分发挥超级水稻新两优6号增产潜力,开展了新两优6号超高产栽培试验研究,并利用成熟技术使新两优6号获得了758.5 kg/667m2的高产水平。
关键词:新两优6号 超高产 栽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