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51064)

作品数:5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刚谢燕红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常州工学院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方文坛》《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散文散文研究高晓声记忆消费文化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汪曾祺创作的原儒取向
《南方文坛》2014年第5期105-108,共4页肖玉华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世纪中国散文史”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YJA751064
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和文化成了中国封建统治者赖以治国安邦的核心思想文化,同时也成了中国传统士大夫、文人知识分子藉以安身立命的价值理想和用世之道。余英时指出:“无可争辩的,文化和思想...
关键词:汪曾祺 封建士大夫 思想文化 原儒 创作 中国传统 儒家思想 价值理想 
记忆与忧思:江南文化视野下的高晓声散文研究被引量:1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119-124,共6页谢燕红 李刚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散文史"(项目编号:09YJA751064)
高晓声的小说多以江南农民为描写对象,而他的散文也接续了中国文学优美的江南传统,唤起我们对江南的记忆和想象;同时,在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大潮中,前瞻性地写出了江南生态与文化的困境,以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警惕。在沉醉与矛盾中,高晓声...
关键词:江南 高晓声 散文 
历史变迁亲历者的精神气质——1990年代老生代知识分子散文研究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第3期69-75,共7页李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散文史"(09YJA751064)
散文作为知识分子最朴素与最直接的一类表达方式,在上个世纪1990年代迎来了又一次高潮。1990年代的"散文热"表明知识分子通过散文的写作确认了自我的身份认同,同时也让日渐边缘化的文学看到了一丝希望与可能的发展方向。在1990年代众多...
关键词:“老生代散文” 知识分子 写作风格 
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20世纪90年代“散文热”再考察被引量:1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36-41,共6页李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散文史"(09YJA751064)
严肃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走入低谷,小说、诗歌、戏剧等文体均陷入困境,惟有散文在90年代成就了20世纪的第三次高潮。这次高潮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消费文化时代文化消费的外力推动,散文很好地借助了这股外援,实现了一次异军突起。
关键词:消费文化 文化消费 散文 20世纪90年代 
在边缘寻觅归宿——20世纪90年代西部散文与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建构
《扬子江(评论)》2011年第6期47-52,共6页李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散文史"(项目编号09YJA751064)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上,应该有一个路牌指向散文的重镇,路牌上写着"一路向西"。新疆、内蒙、甘肃、青海、西藏、陕西等这些在中国社会发展与经济排名中明显处于队尾的省份,却因西部散文的命名,让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人不得不把注视...
关键词:西部散文 20世纪90年代 自我认同 知识分子 中国现当代文学 寻觅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社会发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