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40151)

作品数:5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云峰吕玲娣更多>>
相关机构:阜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乐山师范学院学报》《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近代汉语北京话比况差比句《官场现形记》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北京话“比”字句及其演变(1750~1950)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103-108,共6页张云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话虚词史(1750~1950)"(08BYY049);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近代汉语框式介词研究"(11YJC740151)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对北京话代表小说《红楼梦》(前80回)、《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中的"比"字句予以历时动态研究。"比"字句与程度副词关系极为密切,其专职化程度越来越高,集中体现在"差比"上。就"差比句"而言,谓语结构一般都比...
关键词:北京话“比”字句 “比”字句类型 差比句 演变特点 
近代汉语连带类框式介词研究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1期114-117,共4页张云峰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近代汉语框式介词研究"(11YJC740151)
近代汉语连带类框式介词丰富多样,形成特色鲜明的形式架构,语法意义除了表示"包括""动作同时发生、交替进行"等外,还有所虚化、泛化。研究发现,连带类框式介词的前后构成成分在音节、语义等方面均表现出若干规律性特点。
关键词:形式架构 语法意义 构成分析 
《官场现形记》中的“被”字句研究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50-53,共4页吕玲娣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近代汉语框式介词研究"(11YJC740151)
《官场现形记》是清朝末年"谴责小说"中最早、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口语化特点明显,多用"被"字句。《官场现形记》中"被"字句的句子结构类型丰富,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这对系统地研究近代汉语中被动句式的变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官场现形记》 被字句 句法结构 特点 
近代汉语比况框式介词及其概念叠加被引量:3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37-43,共7页张云峰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40151):近代汉语框式介词研究
近代汉语比况框式介词类型复杂,功能多样,呈现出省略性、地域性、修辞性、扩展性等若干运用特点。就整个近代汉语框式介词的形式看,概念叠加是其最为显著的构成特点,它不仅表现丰富,而且具有标识虚化等级、语流分界、意义补足等作用。
关键词:近代汉语 比况框式介词 构成类型 运用特点 概念叠加 
北京话原因目的介词的历时嬗变(1750-1950)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8期53-58,共6页张云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话虚词史(1750~1950)"(08BYY049);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近代汉语框式介词研究"(11YJC740151)
北京话原因目的介词主要包括"为、因、由、以、于、打"6个单音介词和"为了、为着、因着、因为、由于、看着"6个双音介词。其于1750-1950年间在语法性质、语法形式、语法意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有规律的演变。
关键词:北京话 介词 北方方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