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810012)

作品数:19被引量:7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黄凤志金新刘勃然吕平逄爱成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社会主义研究》《东北亚论坛》《国际论坛》更多>>
相关主题:东北亚网络空间中国东北亚地缘安全国际政治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美国理想主义外交传统的历史审视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64-67,共4页金新 刘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与战略"(10YJA810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北亚地缘政治新动向与中国的战略选择"(10JJDGJW005);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东亚均势的走势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2011QY09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理想主义是美国外交的一大传统。这一外交传统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即"美国例外论"和"天定命运论"。美国的理想主义外交政策可分为非进攻型和进攻型两类。按照这两种类型理想主义的相互关系,可以把美国外交史分为三个阶段,以此考察理想...
关键词:美国 外交 理想主义 
新兴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成就与挑战——兼论中国的对策被引量:1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43-47,共5页苏红红 金新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东北亚地缘政治局势新变化与中国的战略应对研究"(项目编号:13AGJ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与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0YJA810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东亚地缘环境变化与中国区域地缘战略"(项目编号:11YJCGJW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国家的崛起对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新兴国家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新的合作机制雏形和多样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了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但新兴国家在参与全球治理...
关键词:新兴国家 全球治理 群体性崛起 
东盟区域安全治理:模式、历程与前景被引量:2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年第4期1-11,共11页金新 黄凤志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东北亚地缘政治局势新变化与中国的战略应对研究"(13AGJ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与战略研究"(10YJA810012);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东亚均势格局的走势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2011QY091);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东亚区域安全治理模式探析"(20121012)的阶段性成果
安全治理的理论范式为区域安全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东盟的区域安全治理问题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东盟区域安全治理模式是一个多层次、多主体的结构,包含内外两个部分的机制框架,具有安全保障和冲突管理两大功能。东盟区域安全...
关键词:东盟 区域安全治理 安全机制 安全共同体 
论东盟一体化中效忠转移的困境——从认同政治的视角考察被引量:6
《太平洋学报》2013年第6期46-55,共10页金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与战略研究"(10YJA810012);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东亚区域安全治理模式探析"(20121012);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东亚均势格局的走势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2011QY091)
在东盟一体化进程中,主导性认同归属的转换以及基于此的效忠转移,并非像新功能主义所设想的那样可以轻易实现。地区认同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内在矛盾和冲突,使新功能主义所预期的效忠转移陷入理论上的困境。东盟一体化既建构了地区认同,又...
关键词:东盟一体化 效忠转移 地区认同 民族认同 
中国东北亚安全挑战新动态述评被引量:2
《亚非纵横》2013年第2期23-27,59+61,共5页金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与战略"(10YJA810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北亚地缘政治新动向与中国的战略选择"(10JJDGJW005);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东亚区域安全治理模式探析"的阶段性成果
2012年,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出现一系列新动态,中国安全利益面临着种种来自地区层面的现实威胁与挑战。美国在亚太实施"再平衡"战略,是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的根本安全挑战。持续升温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是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的直接安全挑战。依...
关键词:中国 东北亚 安全挑战 安全利益 
美韩同盟强化与中国的战略应对被引量:4
《国际论坛》2013年第2期28-34,80,共7页黄凤志 刘勃然 
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东北亚战略与政策"(09JZD0037);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与战略研究"(10YJA810012);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北亚地缘政治新动向与中国的战略选择"(10JJDGJW005);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东亚区域安全治理模式探析"(2012012)的阶段性成果
美韩同盟缘起于朝鲜战争,维系在冷战环境中,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东北亚安全困境的症结之一。21世纪初美国出于护持其东北亚地区主导地位和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采取了同步强化美日、美韩同盟的政策。近年中国东南海疆困局与美国重...
关键词:美韩同盟 “天安”号事件 东亚地缘安全 重返东亚 中国崛起 
关于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的构建
《理论探索》2013年第1期109-112,共4页金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810012);负责人黄凤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GJW005);负责人刘雪莲;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21012);负责人金新
推进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建设,已成为本地区各国的现实需要和政策共识。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以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保障各国共同安全和规范各国对外行为为主要目标;以包容平等、合作共赢、综合治理和协商一致为基本原则。集体安全、军事...
关键词:东北亚 区域安全 安全机制 模式选择 建构路径 
世界空间秩序理论初探被引量:1
《学术探索》2013年第1期62-66,共5页金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810012);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21012);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2011QY091)
世界空间秩序研究是国际关系学"空间转向"的一个可行切入点。世界空间秩序包含三方面基本要素:国际空间的行为主体,主体间互动形成的空间结构,以及空间结构内含的价值规范,这三大要素的现实状况构成了世界空间秩序系统基本的内在结构。...
关键词:国际关系 空间理论 世界空间秩序 
当代网络空间国际政治权力格局探析被引量:5
《学术论坛》2012年第7期40-44,124,共6页刘勃然 黄凤志 
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东北亚战略与政策"(09JZD0037);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与战略研究"(10YJA810012);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北亚地缘政治新动向与中国的战略选择"(10JJDGJW005)的阶段性成果
当今世界,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传统国际政治领域的权力竞争已经涉足网络空间。互联网技术传播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各国对网络空间战略地位重视程度的差异性,导致了网络空间各国综合实力的参差不齐,而这种层次性使"金字塔"形网络空间...
关键词:网络空间 国际政治 权力格局 金字塔 战略应对 
“冷战”后蒙古国亚太外交战略探析被引量:1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34-39,共6页马立国 黄凤志 
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10YJA810012);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10JJDGJW005);吉林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项目批准号:201022082)
"冷战"期间,蒙古国的内政外交受到苏联控制,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是苏联的"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蒙古国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也从属于苏联的外交政策取向。"冷战"结束后,蒙古国外交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过去的"一边倒"走向了不结...
关键词:蒙古国 亚太外交战略 地缘政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