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0804016)

作品数:5被引量:5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徐昀郭欣阳张晶刘立霞钱洪良更多>>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国家检察官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河北法学》更多>>
相关主题:品格证据人身危险性法治品格证据规则贯彻宽严相济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论品格证据在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中的运用被引量:9
《河北法学》2009年第2期53-58,共6页张晶 
刘立霞教授主持的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课题"刑事人身危险性研究"(200804016)的成果之一
品格证据是指证明诉讼参与人的品格或品格特征的证据,即专属和区分不同个体的道德品质总和。由于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的适用对象、启动和强化都需要品格证据的支持。因此,有必要在未成年人司法中引入品格证据,以期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司法...
关键词: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 品格证据 
品格证据规则的反思与重构被引量:22
《河北法学》2009年第2期59-63,共5页徐昀 
刘立霞教授主持的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刑事人身危险性研究"(200804016)的成果之一
排除品格证据存在价值与事实的理由,由于品格证据立基于现代心理学的人格—行为理论,事实理由往往被忽视,但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秉持的人格的建构性解构了这一理论。品格证据应该以社会建构论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并以向善的建构作为品格证据...
关键词:品格证据 排除理由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 向善的建构 法治 
从许霆案和刘涌案看人格与人身危险性被引量:10
《河北法学》2009年第2期38-42,共5页刘立霞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刑事人身危险性研究"(200804016)的成果之一
人身危险性是影响量刑的因素,是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依据。而许霆案与刘涌案正好是根据人身危险性大小从宽与从严的典型案例。人身危险性的大小主要依靠人格特征来判断,人格具有整体性和可测性,共同性和差异性,自然性和社会性,...
关键词:人格 人身危险性 量刑 
以品格证据为视角看取保候审被引量:5
《河北法学》2009年第2期43-47,共5页钱洪良 
刘立霞教授主持的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课题"刑事人身危险性研究"(200804016)的成果之一
取保候审是我国的一种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与外国的保释在一些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外国的保释在适用上与品格证据紧密相连,但取保候审与品格证据的关系在我国体现得却很疏远。在取保候审无论是立法还是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以品...
关键词:保释 取保候审 品格证据 
从人身危险性出发正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未成年人犯罪为视角被引量:17
《河北法学》2009年第2期48-52,共5页郭欣阳 
刘立霞教授主持的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课题"刑事人身危险性研究"(200804016)的成果之一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要求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中有严,严中有宽。但该政策在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贯彻执行中常常陷入误区,凡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概从轻处理。这很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增强,无法实现矫正未成年人...
关键词:人身危险性 宽严相济 未成年人犯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