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507)

作品数:11被引量:7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凤华闫靖华杨海昌王建军庞玮更多>>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新疆兵团常设技术市场办公室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土壤学报》《生态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干旱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土壤呼吸速率植被恢复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疆绿洲土壤次生盐渍化治理研究被引量:1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3年第4期135-139,共5页程勇翔 张凤华 王江丽 余书超 赖先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旱区绿洲化过程的水盐平衡过程及对农作制模式的响应”(31171507)。
地貌学科理论对绿洲学科影响深远。按地貌特征对绿洲进行分类,有助于认识不同绿洲土壤次生盐渍化形成特点,找出治理之道。按照地貌特征,新疆绿洲可分为4种,即山前倾斜平原绿洲、沙漠内大河两岸型平原绿洲、山谷阶地型绿洲和极干旱盆地...
关键词:地形地貌 绿洲分类 土壤 次生盐渍化 治理 
中国西北及中亚主要绿洲农区分类被引量:5
《生态学报》2015年第2期237-245,共9页赖先齐 王江丽 程勇翔 张凤华 帕尼古丽·阿汗别克 张伟 祁亚琴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29B0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1507);博士后项目(82240);石河子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资金专项(RCZX200818)
应用生态学原理以水为主线建立绿洲农区树形分类体系,将中国西北及中亚主要绿洲农区采用五级指标分类并进行区划。一级分类指标为水热配合状况,分水热同期型或不同期型;二级指标为水汽主要来源,分西风环流带来水汽型或太平洋季风带来水...
关键词:绿洲农区 生态环境 树形分类体系 
干旱区典型盐生植被群落土壤养分特征被引量:10
《水土保持学报》2014年第5期235-241,共7页王静娅 张凤华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26518110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1507);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011DFA93140)
为了探讨不同典型盐生植被群落对土壤养分和盐碱程度的影响,对生长在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扇缘带白刺、绢蒿、花花柴、雾滨藜、梭梭、柽柳6种群落的土壤养分和盐碱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6种植被覆盖类型下的土壤盐碱化均严重,...
关键词:土壤养分 盐生植被 玛河流域 干旱区 
干旱区盐渍化弃耕地不同恢复模式植被多样性及土壤生物学特性被引量:2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4年第9期814-821,共8页李兵 梁静 张凤华 刘广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71507);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26518110002);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1DFA93140)
以玛纳斯河流域冲积扇缘定位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补水恢复处理、人工草地处理和补植处理对盐渍化弃耕地植被多样性与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方式均明显增加了植被多样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人工草地恢复和...
关键词:植被多样性 土壤生物学特性 恢复模式 盐渍化弃耕地 
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6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年第4期113-116,139,共5页张凤华 王建军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6518110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507);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011DFA93140)
选择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绿洲长期连作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连作棉田、轮作玉米、轮作大豆、玉米//大豆间作和休闲免耕5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有明显的影响,土壤机械稳...
关键词:轮作模式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长期连作 
不同恢复年限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2
《土壤学报》2013年第6期1183-1190,共8页闫靖华 张凤华 谭斌 杨海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1507);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1DFA93140);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6518110002)资助
通过干旱区典型内陆河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田间定位实验,研究了盐渍化弃耕地不同复垦年限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恢复初期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易氧化有机碳(LOC)的含量,降低幅度小。随...
关键词:复垦年限 活性有机碳 团聚体稳定性 盐渍化弃耕地 
不同恢复方式下盐渍化弃耕地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变化被引量:6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年第9期1088-1094,共7页闫靖华 庞玮 张凤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1507);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011DFA93140);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26518110002)资助
以干旱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冲积扇缘定点定位试验地为研究对象,研究灌溉处理、人工草地处理和补植处理对盐渍化弃耕地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及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方式均明显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关键词:植被恢复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土壤呼吸速率 盐渍化弃耕地 
盐渍化弃耕地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呼吸速率的变化被引量:6
《土壤》2013年第4期661-665,共5页闫靖华 张凤华 李瑞玺 杨海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1507);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011DFA93140);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6518110002)资助
对干旱区盐渍化弃耕地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呼吸速率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渍化弃耕地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为人工草地﹥补水﹥补植﹥原始弃耕地,盐渍化弃耕地通过植被恢复后逐步向碳积累的过程转变,呈现碳汇现...
关键词:植被恢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呼吸速率 Q10值 盐渍化弃耕地 
基于生态足迹的1990-2010年石河子绿洲动态变化被引量:4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3期301-305,共5页徐猛 沈艺 潘旭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1507);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项目(NCET-09-0903);石河子大学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GXJS2011-ZDGG03)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从能值理论角度对石河子绿洲1990-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人均生态足迹从1990年的2.1309hm2增至2010年4.2368hm2,增加了98.83%;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赤字...
关键词:石河子绿洲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长期连作棉田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被引量:1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13年第4期15-18,共4页王建军 张凤华 康明德 张爱霞 宫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507);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011DFA93140);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6518110002)
以新疆绿洲玛纳斯河流域连作20年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区控制试验,分析连作棉田(CM)、轮作玉米(YL)、轮作大豆(DL)、玉米/大豆间作(YDJ)和休闲免耕(XX)5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在53~25...
关键词:种植模式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连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