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914036)

作品数:7被引量:7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德威罗文行唐辉明钱莉莉朱丽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更多>>
相关期刊:《人民长江》《煤田地质与勘探》《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学前缘》更多>>
相关主题:东昆仑玉树地震青藏高原东北部强震预测盆山耦合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地震地表破裂成因分析——以玉树地震为例被引量:2
《人民长江》2015年第15期69-73,共5页罗文行 钱莉莉 李德威 李茂华 
水利部国家大坝安全技术研究中心项目(2011NDS012);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汶川地震区岩体稳定性评价技术方法"(1212010914036)
通过对玉树地震区4个典型地表破裂观察点地表破裂的观察分析,认为地表破裂可以分为同震地表破裂和震后受重力等影响而形成的滑坡后缘破裂以及河岸垮塌体破裂等。同震地表破裂大部分与发震断层的出露位置一致,是断层错动引起的,但有一部...
关键词:地震地表破裂 地震波突出 成因分析 玉树地震 
东昆仑中灶火地区超镁铁质辉石岩的成因被引量:9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1214-1228,共15页罗文行 钱莉莉 李德威 朱云海 刘德民 高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0572113;40974040;41172188);国家深部专项(No.SinoProbe-01-03-02);中国地质调查局区调项目(No.1212010914036)
最近在青海东昆北中灶火地区发现超镁铁质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成因矿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岩石主要由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和角闪石组成,另有少量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和铁质不透明矿物.角闪石和黑云母为后期退变质矿物.斜方辉石成...
关键词:辉石岩 地球化学 矿物学 交代成因 东昆仑 
南北地震带南段震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6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第6期1944-1958,共15页罗文行 胡祥云 李德威 蔡建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4040);国家深部专项(SinoProbe-01-03-02);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0914036)
大陆浅源地震震源空间分布可以看作是一种地球物理特征,大量震源的空间位置数据可用来刻划大陆地壳结构。通过研究南北地震带南段震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研究区震源深度分布在横向上的疏密变化与地质构造特征相对应。剖面震源分布等密...
关键词:地壳结构 震源分布 多震层 南北地震带 构造 
玉树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其破裂方式被引量:8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2年第1期69-75,共7页程丰 李德威 Jerry Bartholomew 罗文行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理科基地“本科生科研能力提高”项目(DXTZ09001);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汶川地震区岩体稳定性评价技术方法”(1212010914036)共同资助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级地震产生了长约50km的地表破裂带,地表破裂系统非常典型。本文通过对果庆益荣松多村附近河滩与结古镇西南河道两岸2个地表破裂点的野外观测和地表破裂的力学分析,探讨玉树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和方式。在...
关键词:玉树地震 甘孜-玉树断裂带 地表破裂 转换压缩 
强震诱发大型岩质滑坡的滑面中岩石角砾的高温胶结作用被引量:3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1年第6期48-53,共6页李祥龙 唐辉明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0914036)
汶川特大地震在北川县陈家坝乡地区诱发了许多地质灾害,其中孙家园滑坡后壁出露有一种特殊的红褐色岩石壳体,形态如岩石熔化重新胶结一般,甚至具有比基岩还要高的强度。根据对孙家园滑坡后壁所出露的红褐色壳体的形态特征、出露条件和...
关键词:地震诱发岩质滑坡 滑面角砾岩 滑带高温 岩石胶结 
汶川震中岩浆岩高边坡破坏模式与崩塌机理被引量:13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1149-1154,共6页胡新丽 唐辉明 朱丽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87217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No.2011CB710604);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No.1212010914036)
汶川8.0级大地震触发了大量岩石边坡崩塌次生地质灾害,不同岩性及结构的岩质高边坡,强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不同,震中映秀岩浆岩高边坡在强震中破坏严重,因此急需开展其破坏机理的研究.以震中映秀典型高边坡崩塌-虎嘴崩塌为研究对象,在工...
关键词:汶川地震 岩浆岩高边坡 崩塌破坏机理 离散单元法 工程地质 
东昆仑、玉树、汶川地震的发生规律和形成机理:兼论大陆地震成因与预测被引量:35
《地学前缘》2010年第5期179-192,共14页李德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2113);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汶川地震区岩体稳定性评价技术方法"(1212010914036);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5万库赛湖幅;不冻泉幅地质调查"(200313000005)
青藏高原东北部东昆仑、汶川、玉树等强震的同震地表破裂不对称发育,伴随余震有规律地分别向东、南东和北北东方向迁移,很可能是源于恒河盆地流经亚东、当雄、安多、库赛湖、治多、玉树、甘孜、汶川的弧形下地壳"热河"的流速和流向变化...
关键词:下地壳层流 盆山耦合 热地震机理 强震预测 青藏高原东北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