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BZJ005)

作品数:8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施保国李霞杨国平俞娟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嘉应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江西社会科学》《华夏文化》《嘉应学院学报》《黑河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佛教文化特质禅宗文化地藏信仰佛教观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仙境与性灵:九华山佛教与诗歌的境界追求被引量:1
《华夏文化》2011年第1期34-36,共3页施保国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佛教文化研究"(编号:04BZJ005)阶段性成果
一、“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大愿融摄的仙境 九华山以地藏大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而闻名海内外,此大愿以及大愿与自然群山风光、群寺相结合而产生的浓浓文化氛围形成九华仙境,吸引着国内外信徒和游客。九华山地藏菩萨是四大菩...
关键词:九华山 仙境 诗歌 佛教 性灵 地藏菩萨 文化氛围 国内外 
方东美论道家艺术精神
《嘉应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33-37,共5页施保国 俞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BZJ005);嘉应学院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SKQ61)
"诗哲"方东美极为重视道家的艺术精神。他以形象的比喻"太空"来描述道家妙不可言的胜境,此真理、真实之"太空"胜境,为道家艺术精神的指向。超越、解放与"坐飞机"升迁等,为道家艺术精神获取的途径。道家艺术精神运转无穷,像"同心圆"扩散...
关键词:方东美 道家 艺术精神 太空 坐飞机 
方以智的三教融通论
《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第4期164-169,共6页施保国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佛教文化研究"(编号:04BZJ005)阶段性成果
从学科范畴、思想发展历程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能看出方以智哲学的融通特性;方以智"参自己本分禅"的禅心观认为,大道本来无常,无需劳神外求,唯心为三教融通的根本;他提倡的三教融通思想,主要指"体无内外,道无彼此"与一二合一的本体融通和...
关键词:方以智 三教融通 “随”“泯”“统” 
“外斥内援”:朱熹佛教观探析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7期71-76,共6页施保国 李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安徽佛教文化研究"(项目编号:04BZJ005)的阶段性成果
朱熹"外斥"佛教,主要可以从目的角度、本体论角度、伦理纲常角度、认识论角度、社会生产角度等方面介绍;"内援"佛法,主要可以从社会文化背景、本体与现象关系、心性论、伦理等角度论述。朱熹对佛教"阳违之而阴奉之"的原因有三:学术上建...
关键词:朱熹 佛教观 儒学 
胡适与佛教
《理论月刊》2010年第3期43-45,共3页施保国 李霞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04BZJ005)"安徽佛教文化研究"成果之一
胡适是一个无神论者,他反对的是宗教迷信,对于宗教哲学和宗教信仰并不完全反对。他的容忍思想体现了科学主义信仰中的准宗教音调;他的新宗教观援自儒家"三不朽";"管取佛欢喜"体现了胡适对佛教奉献精神的吸收;胡适对佛教由神秘体悟到科...
关键词:胡适 佛教 新宗教 文化哲学 
生命感化与智慧解读:对佛教的通俗绍介——评李霞注译《佛教三字经》
《黑河学刊》2009年第8期44-45,共2页施保国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佛教文化研究"(编号:04BZJ005)内容之一
"人人感化便成太平之世",清代杨文会以三字经普及佛教文化,以"感化"世界。"三字"神韵,游走佛法深邃之境,廊括了佛教全部内容。"言简而义周",新注新译"方便"了一般读者的解读。
关键词:佛教 三字经 感化 
论皖江佛教传播中心与文化特质的变迁被引量:5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31-36,共6页李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4BZJ005)
皖江佛教文化肇始于中国佛教的初传时期,肇始阶段的皖江佛教初无派别属性,继则禅净并传。隋唐以后,皖江地区先后形成了两大佛教文化中心,且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形成于隋唐时期的以司空山、天柱山等"皖山"地区为基地的佛教文化中心以...
关键词:皖江佛教 禅宗文化 地藏信仰 九华山 
论赵朴初先生的佛教史观被引量:1
《五台山研究》2006年第2期34-39,共6页杨国平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4BZJ005)
赵朴初先生在《佛教常识答问》等著作中,对佛教史观有一系统明了的阐发:佛教的创立、传播及发展与印度的社会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演进的必然产物,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哲学的发展;质之传统,鉴...
关键词:赵朴初 佛教史观 人间佛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