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FZW002)

作品数:7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玉明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鲁迅研究月刊》《中国文学研究》《山东社会科学》《齐鲁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鲁迅《野草》心灵《求乞者》回乡觉者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农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论鲁迅《野草》的怀疑精神被引量:5
《齐鲁学刊》2012年第1期143-147,共5页李玉明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人之子’的绝叫"(06FZW002)
由于现实的巨大变动,鲁迅在一种怀疑精神的驱迫之下,由对历史和现实的否定,走向了对启蒙、人生及其价值的怀疑,走向了对自我力量的怀疑,他的自我分裂了。然而,鲁迅惊人的意志品格体现在:他又怀疑于这种怀疑,于是在一种决绝的寻找中,在...
关键词:鲁迅 《野草》 怀疑精神 
《野草》研究二题
《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62-67,共6页李玉明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人之子的绝叫"(06FZW002)
《我的失恋》并非主要传达鲁迅对部分青年的失望,对一种消极现象的不满;也非讽刺"诗哲"徐志摩。鲁迅在该诗中运用的"猫头鹰"等"不常见的名词",在语义指趋上与"百蝶巾"等造成奇特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而且这些"不常见的名词"有冷然、怪异...
关键词:鲁迅 《野草》 《立论》 《我的失恋》 
《求乞者》:先觉者的“罪感”——鲁迅《野草》解读之一被引量:6
《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74-76,92,共4页李玉明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人之子的绝叫"(06FZW002)的阶段性成果
《求乞者》也是指向鲁迅自我的,而非对于外在的社会现象的批判。这个自我首先是一个现实生存者,一个束缚于历史和现实关系中的具体而卑微的"角色",它源自于鲁迅的原罪意识,是其对人(自我)的相对性有限性的体味。但是诗人又不甘于这种现...
关键词:现实生存者 原罪意识 抵抗 
《腊叶》:为爱我者而唱的歌被引量:2
《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148-150,共3页李玉明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人之子的绝叫”(课题编号:06FZW002)的阶段性成果
《腊叶》所呈现的鲁迅心境是沉静的,这一点与《野草》其他诗篇不同。"病叶"是鲁迅身体境况的自喻,它使鲁迅再一次真切地目睹了"死";然而,面对着"死"的却是一颗平和的、充盈着爱的心。
关键词:身体 死与爱 
《风筝》:寻找精神家园被引量:2
《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150-152,共3页李玉明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人之子的绝叫"(课题编号:06FZW002)的阶段性成果
《风筝》所揭示的并非一般研究者认为的"负疚感"。它是鲁迅在一种悔恨和自责的情绪的支配之下对自己所坚守的某种人生价值的一次检验,是对已失的精神家园的一次顾盼,显现的是先觉者沉郁复杂的心灵世界。
关键词:负疚感 人生价值 精神家园 
《好的故事》:心灵上的“回乡”被引量:6
《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153-154,共2页李玉明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人之子的绝叫"(课题编号:06FZW002)的阶段性成果
《好的故事》是一个幻境,却浸渍着诗人故乡的色泽,它是鲁迅渴求温暖和热情并以此抗衡内心世界中阴冷情绪的一次理想之旅、"回乡"之旅。
关键词:民间记忆 精神“回乡” 
鲁迅《野草》重释(其一)被引量:3
《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3期42-54,共13页李玉明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人之子"的绝叫---〈野草〉与鲁迅意识特征研究>(编号:06FZW002)之一部分
关键词:《野草》 鲁迅 生命哲学 人生哲学 人生道路 散文诗 意识 心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