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TY051)

作品数:9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芦金峰张洪安更多>>
相关机构:安阳师范学院郑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体育文化导刊》《军事历史研究》《殷都学刊》《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诗经》甲骨文诗经考释体育史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军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诗经》中乐舞文化研究
《殷都学刊》2016年第4期108-113,共6页芦金峰 曹一鸣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1BTY051);汉语海外传播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基地成果
《诗经》是一部集诗、歌、乐、舞为一体的大成之作,其中的每篇诗章都是一幅完美的乐舞画面,表现为诗、歌之韵律,乐、舞之节奏合为一体。广义上的乐舞为六代乐舞之名;狭义上的乐舞则专指具体的舞名。在乐舞的形式上,又可将乐舞分为文舞...
关键词:诗经   
《诗经》中的射礼研究被引量:4
《体育文化导刊》2014年第11期146-149,共4页芦金峰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11BTY051);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2-CXTD-08)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诗经》中记载与射礼活动相关的诗句进行研究,透过这些诗句所表达的内涵,可以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下开展射箭活动基本情况。射礼文化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以射箭技能为主的竞射,主要以五射为代表;二是以整个射箭过程中...
关键词:体育史 诗经 射礼 射箭 
论“疋戈为武”的形成和会意被引量:2
《殷都学刊》2013年第4期15-25,共11页芦金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BTY051);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2-CXTD-08)初步成果之一
甲骨文中的"武"字早被学者识读。但有关武字的形、音、义三者关系,却始终没有得到较全面的揭示,从而使武字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本文将以甲骨文武字原形谈起,重新认识组成武字的两个字素。在确立组成武字两字素的基础上,结合武字的形...
关键词:甲骨文    
中国象棋折射出的“象数易学”文化被引量:1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53-57,共5页张洪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TY05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专家访谈法、考古实物推测法对我国现象象棋中折射出的"象数易学"文化进行分析,让大家认识到象棋中的"象"的由来,并不是以前一些学者认为象棋中的象,是因为印度产象,所以象棋起源于印度。笔者研究发现,象...
关键词:象棋 象数 易学 
从甲骨文字的构型看殷商时期休闲体育因素被引量:2
《体育文化导刊》2013年第7期119-122,共4页芦金峰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甲骨文与民族传统体育因素研究(体育类)(11BTY051)
以甲骨文中的陟、骑、车、航、鲧诸字为研究对象,结合考古出土殷商时期的相关器物,参照诸字在甲骨文中的契刻形体,以传世文献为对照,从而确立诸字在形体上反映的我国早期休闲体育的因素。结果显示,早在殷商时期,休闲体育项目登高、骑马...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文化 甲骨文 
论殷商战车驾马及车兵配置被引量:1
《军事历史研究》2013年第3期41-48,共8页芦金峰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甲骨文与民族传统体育因素研究"(11BTY051)
通过分析殷墟考古资料和甲骨文史料,说明殷商时期用于战车的驾马数量为两匹。车上居左为主将,此主将不仅主射,而且持戈主战;居右为持戈武士,居中为驾车御手。战车是殷商贵族身份地位的标志,被运用于田猎和战争之中。
关键词:殷商 战车 驾马 车兵 
我国古代酒令游戏发展演变考释被引量:1
《兰台世界(上旬)》2013年第3期79-80,共2页张洪安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项目编号:11BTY051
酒令,就是饮酒的规程。它最初是祭祀活动中的一种礼序,称为"酒礼",后来逐渐演变成劝酒和饮酒助兴、罚酒的一种手段。中国酒令名目繁杂,无法精确统计到底有多少种类。据清代俞敦培著《酒令丛钞》记载,大体分为四大类,即"古令、雅令、...
关键词:发展演变 酒令 考释 游戏 古代 祭祀活动 文字类 饮酒 
唐诗中“风筝”考释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77-81,共5页张洪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BTY05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对唐诗中的"风筝"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梳理,认为唐诗中的风筝不是"檐铃"和"铁马",更不是以前的"纸鸢",而是一种与"竖箜篌"相似的弦乐器。
关键词:唐诗 风筝  檐铃 
战国铁铤铜镞制作工艺及其流变被引量:2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21-23,共3页张洪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1BTY051)
本文采用文献考证法法、考古法、专家访谈法对战国时期的铁铤铜镞进行认真的考证,从中找出铁铤铜镞的优点及其制作工艺,并解决了古人为什么在当时宁愿牺牲生产效率还要费时费力地制造铁铤铜镞的原因,以及为什么战国铁铤铜镞比较流行而...
关键词:铁铤铜镞 战国 铁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