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124)

作品数:6被引量: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朱飞张锦松王敏高翔桑鹏飞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表达及意义瘢痕疙瘩大面积瘢痕性秃发氧化应激P53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α-硫辛酸抑制增生性瘢痕氧化应激的作用被引量:3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7期1060-1065,共6页倪子樵 张锦松 高翔 朱秋璇 王鑫 黄海年 朱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973124);安徽医科大学校基金(编号:2019xkj058)。
目的探讨α-硫辛酸(ALA)对兔耳增生性瘢痕(HTS)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4%ALA组,用药28 d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瘢痕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估...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 氧化应激 纤维化 Α-硫辛酸 NRF2 
P188抑制大鼠自体脂肪移植炎症浸润的实验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629-633,639,共6页李吟秋 倪子樵 王鑫 宋家骞 朱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973124)。
为研究表面活性剂P188是否对大鼠自体脂肪移植后的炎症浸润具有抑制作用。建立大鼠自体脂肪移植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实验组(P188组),于1、2、4周取出脂肪组织,测定体质量和体积;通过HE染色观察移植后脂肪炎症浸润的程度;...
关键词:P188 脂肪移植 炎症 
吡非尼酮抑制大鼠皮肤切口瘢痕形成的实验研究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89-91,共3页李杨 朱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30973124)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在大鼠切口瘢痕形成过程中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2只SD大鼠制作128个切口,将其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低浓度实验组)、D组(高浓度实验组),A组不予以任何处理,B组外用涂抹空白乳...
关键词:吡非尼酮(PFD) 瘢痕 成纤维细胞(FB) 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WWP1、p53在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中的差异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247-250,共4页王辉 桑鹏飞 王敏 张锦松 朱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973124);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KJ2014A108)
目的探讨E3泛素连接酶WWP1、p53在人正常皮肤及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瘢痕疙瘩发生是否相关。方法选取临床切取的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各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分别对组织中WWP1、p53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
关键词:WWP1 P53 瘢痕疙瘩 正常皮肤 
NEDD4-1基因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347-350,共4页张锦松 朱飞 胡超 张胜权 杨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973124)
目的研究NEDD4-1基因在正常皮肤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标本30例,其中增生性瘢痕10例(A组)、瘢痕疙瘩10例(B组)、正常皮肤10例(C组),采用Western blot法和普通RT-PCR方...
关键词:GWAS NEDD4-1 病理性瘢痕 瘢痕疙瘩 
接力扩张法在大面积瘢痕性秃发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3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748-750,共3页刘烨 朱飞 宁金龙 汪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973124)
探讨应用接力扩张法修复大面积瘢痕性秃发的临床效果。手术分期进行:Ⅰ期按设计在头皮帽状腱膜下埋置扩张器,缓慢扩张正常头皮组织;Ⅱ期取出扩张器,推进或旋转扩张皮瓣修复部分瘢痕性秃发区,同时于头皮瓣下接力置放扩张器,待切口愈合良...
关键词:接力扩张 修复 瘢痕性秃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