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1206)

作品数:7被引量:10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魏天兴陈致富赵健郑江坤朱文德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邯郸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自然资源学报》《生态环境学报》《水土保持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植被类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貌不同植被黄土丘陵区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黄土高原不同林地类型水土保持效益分析被引量:41
《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第3期12-16,21,共6页周毅 魏天兴 解建强 石鑫 葛根巴图 董哲 程中秋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120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研究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区——陕西吴起县退耕还林以来各林地的水土保持效益,对油松沙棘混交林(Pinus tabuliformis+Hippophae rhamnoides)、沙棘林地(Hippophae rhamnoides)、油松林地(Pinus tabuliformis)、达呼里胡枝子+赖草地...
关键词:黄土高原 植被类型 水土保持效益 径流量 侵蚀模数 
黄土丘陵区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流域生态效益对比分析被引量:7
《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第6期990-1000,共11页郑江坤 魏天兴 朱金兆 赵健 陈致富 朱文德 大林直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3A1206)
论文以陕西吴起县柴沟和合家沟为例,通过样地的植被和土壤调查,在小流域尺度上分析了退耕10 a后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方式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群落特征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两者草本群落结构相近,相似性系数为0.925。人工修...
关键词:植被恢复 生态效益 生物多样性 土壤含水率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养分循环特*征被引量:11
《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第3期89-93,共5页夏菁 魏天兴 陈佳澜 尹娜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1206);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项目;水土保持科技创新平台开放基金
通过对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人工刺槐林和人工油松林养分元素积累与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黄土丘陵区人工林乔木层不同器官养分元素含量以树叶为最高,树干最低;各器官中养分元素含量N最高,P最低,凋落物层养分含量总计约...
关键词:养分含量 养分循环 刺槐林 油松林 黄土高原 
陕西吴起县退耕还林地不同植被水土保持效益分析被引量:13
《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第3期31-34,49,共5页赵健 魏天兴 陈致富 朱文德 周毅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3A1206);水土保持科技创新平台开放基金课题
在全国退耕还林工程示范县陕西省吴起县退耕还林地内设置了野外径流小区,在对其进行了土壤物理性质、入渗、抗冲实验及实测泥沙资料基础上,分析了退耕还林后不同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显示:土壤入渗的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
关键词:林草植被 土壤入渗 土壤抗冲 地表径流量 产沙量 
陕北不同地貌部位土壤抗冲性特征研究被引量:8
《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第6期14-18,98,共6页郑江坤 吴黎军 魏天兴 赵健 陈致富 夏菁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3A1206)
以陕北吴起县为例,采用原状土冲刷法,对各地貌部位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土壤抗冲过程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在抗冲过程初期土壤抗冲值均较小,且随时间逐渐增大,随后抗冲值随时间呈波浪式变化,呈现单峰、双峰和多峰变化,除农地外所有土...
关键词:植被类型 地貌 抗冲性 黄土丘陵沟壑区 
坡面尺度上地貌对α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1
《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第6期2254-2259,共6页郑江坤 魏天兴 郑路坤 大林直 陈致富 赵健 朱文德 孙慧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3A1206)
为了解地貌在坡面尺度上对α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主观采样法在陕北吴起县合家沟流域不同地貌部位进行了样地调查。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先后对各地貌部位物种组成及各物种的重要值、地形因子要素间、地形因子和群落α多样性之间分别...
关键词:地形因子 香农-维纳指数 多元回归分析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陕北风蚀水蚀交错区不同植被下土壤入渗性能差异性研究被引量:13
《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第3期232-235,共4页陈致富 魏天兴 赵健 郑江坤 夏菁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3A1206)
针对风蚀水蚀交错典型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山杏、沙棘、油松、河北杨林等),采用改进的土壤入渗过程测定仪对林地土壤进行了持水性能和入渗性能的实测研究。结果表明,森林群落的蓄水能力和入渗性能均好于灌丛群落和草本群落。非毛管孔隙...
关键词:风蚀水蚀交错区 土壤物理性质 蓄水能力 入渗性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