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439)

作品数:9被引量:6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赵金垣关里张雁林温韬王喜福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环境与职业医学》《中国工业医学杂志》更多>>
相关主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血液流变学动态变化的特点被引量:3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0年第12期885-890,共6页关里 李宗洋 赵金垣 徐希娴 温韬 张雁林 
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2008000110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71439)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变化的特点及其在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DNS)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CO法制备急性CO中毒大鼠模型;采用Pulsinelli-Brierley方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根据神经...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 血液流变学 再灌注损伤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家兔红细胞微观血流变学变化及其意义的探讨被引量:2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0年第5期323-326,共4页王喜福 贾彬彬 关里 张雁林 朱明霞 赵金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30471439)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家兔红细胞微观血流变学变化及其在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腹腔注射CO方法制备急性CO中毒模型,使血中HbCO浓度达到50%以上持续30~36 h。动态检测初次染毒后6 h及末次染毒...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红细胞微观血流变学 
血红素加氧酶-1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脑海马损伤的保护性作用研究被引量:5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0年第1期3-8,共6页关里 温韬 王喜福 张雁林 赵金垣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编号:2008000110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471439);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种子基金(编号:yzz08-2甲-03)
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系统(HO-1)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脑海马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90只大鼠分为4组,即空气对照组、急性一氧化碳(CO)染毒组、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CO组、锡原卟啉(SnPP)+CO组,每组15~25...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血红素加氧酶 海马 氧化应激 CASPASE-3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家兔脑血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1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8年第6期347-350,共4页王喜福 王现伟 关里 张雁林 赵金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471439)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家兔脑血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在迟发性脑病(DEACMP)中的可能作用。方法腹腔注射CO制备急性中毒模型,使血HbCO浓度达50%以上持续30~36h,动态检测初次染毒后30min、6h及末次染毒后10min、6h、12h、18...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血液流变学 凝血功能 
外源性一氧化碳对体外培养的SH-SY5Y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43期3085-3089,共5页邓敏 赵金垣 樊东升 张俊 沈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1439,30700906);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资助项目(2007000178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性一氧化碳(CO)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SH—SY5Y的影响,进一步探讨CO中毒脑损伤的机制。方法SH—SYSY细胞在含有不同浓度CO的装置中培养12h,然后用MTI'法检测细胞存活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
关键词:一氧化碳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活性氧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特点被引量:3
《中华内科杂志》2008年第3期238-240,共3页关里 温韬 张雁林 王喜福 赵金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439)
一氧化碳(CO)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急性中毒死亡的窒息性气体。中毒除可造成急性中毒性脑损伤外,约有10%-30%患者经过“假逾期”又可发生迟发性脑病(DEACMP),其原因至今仍困扰着临床医生。本研究重点比较了急性CO中毒与全脑缺...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 血液流变学变化 神经病理学改变 中毒性脑损伤 急性CO中毒 DEACMP 临床医生 
微透析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年第1期94-96,共3页关里 赵金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471439)
近几十年来利用微透析技术在许多组织中开展了监测内源性及外源性物质浓度及其含量的研究。该技术已经逐渐显示出其能直接且在线反映某物质在组织器官中信息的特点,同时微透析技术对组织器官是安全的,因其产生的损伤机体具有良好的耐受...
关键词:微透析 灌流液 微透析探针 回收率 药代动力学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2
《中华内科杂志》2007年第6期521-522,共2页关里 赵金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439)
一氧化碳(CO)是急性中毒导致死亡最常见的窒息性气体,大量进入体内的外源性CO能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损害为主的多脏器损害。其中最严重的是部分患者表现为急性期意识障碍恢复后(“假逾期”),出现以神经精神系统损...
关键词: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病发病机制 锥体外系功能障碍 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 精神系统损害 神经精神症状 
在体微透析观察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被引量:11
《环境与职业医学》2007年第3期243-246,共4页关里 赵金垣 温韬 张雁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471439)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对大鼠脑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二羟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CO中毒组,采用腹腔注射CO法染毒,首次染毒剂量为120ml/kg,然后每隔4...
关键词:一氧化碳 急性中毒 多巴胺 纹状体 锥体外系症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