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XYY013)

作品数:8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仝小琳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商丘师范学院学报》《语言研究》《语言历史论丛》更多>>
相关主题:《切韵》系韵书唐五代归部切韵韵字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切韵》系韵书研究综述
《语言历史论丛》2017年第1期59-76,共18页仝小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五代《切韵》系韵书研究”,项目号:09XYY013;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方言研究”(2015-2016)。
《切韵》系韵书反切音读向来作为中古语音的材料受到重视。学者们在《切韵》系韵书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切韵》系韵书的著录、刊布、体制研究、语音研究、文字研究、词汇研究,以及利用《切韵》系韵书校正《...
关键词:切韵 系韵书 韵书研究 述评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的异体俗字格式流变被引量:1
《语言历史论丛》2015年第1期254-270,共17页仝小琳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唐五代《切韵》系韵书研究”(09XYY013).
从离《切韵》年代最近的陆法言传写本开始,就存有异体字,这说明《切韵》编写之初可能就注意收取字的异体形式。长孙讷言笺注本《切韵》除了大量引用《说文》字体外,还有引自其他字书的。其他标注方式也非常多,基本上涵括了后世韵书所见...
关键词:唐五代《切韵》系韵书 异体俗字 标注格式 
魏晋核心词“肝”及相关问题
《语言历史论丛》2014年第1期245-255,共11页龙丹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唐五代《切韵》系韵书研究”(09XYY01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核心词概念义场研究”(11YBB383);中南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魏晋核心词研究”。
“肝”在汉语史中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身体词,其变化主要集中在组合搭配能力、词义引申等方面。“肝”的词义引申机制具有类型学的意义。“肝”与“血、角、尾、心、舌、耳”等身体词一直都是比较稳定的,主要与这些词的语义特征有关。
关键词: 词义引申 历时演变 
《切韵》系韵书韵目流变研究
《语言研究》2013年第4期44-49,共6页仝小琳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唐五代<切韵>系韵书研究"(09XYY013)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现存韵目有三种格式,《切韵》的韵目格式应为:韵序——反切(无"反"字)——大韵——小注。《切韵》中绝大多数韵书依照陆书的韵序,《王一》、《王三》、蒋斧《唐韵》、P2014(3)、P2016等韵目韵序的改变是因为加韵。...
关键词:切韵 韵目格式 韵序 王二 
试析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的韵类相混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30-33,39,共5页仝小琳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唐五代<切韵>系韵书研究"(09XYY013)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已有大量反映当时实际口音的韵类相混现象,包括同等重韵的混同、一二等韵混同、一三等韵混同、二三等韵混同、三四等韵混同。
关键词:唐五代《切韵》系韵书 韵类相混 实际口音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的大韵相混现象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7期49-51,76,共4页仝小琳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唐五代<切韵>系韵书研究"(09XYY013)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存在小韵首字所在韵部与切语归部不一致的现象,或是一个或一组小韵在不同韵书卷子里归部不一致,从而反映出的大韵相混现象。这种现象与当时的实际语音变化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唐五代 《切韵》系韵书 韵字归部 大韵相混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的小韵相混现象
《语言历史论丛》2013年第1期66-79,共14页仝小琳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唐五代《切韵》系韵书研究”(09XYY013)。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存在小韵首字所在韵部与切语归部不一致的现象,或是一个或一组小韵在不同韵书卷子里归部不一致,从而反映出的小韵相混现象。这种现象与小韵首字的字体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唐五代《切韵》系韵书 韵字归部 小韵相混 
《切韵》系韵书中的清浊音相混现象分析被引量:2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118-123,共6页仝小琳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唐五代<切韵>系韵书研究"(编号:09XYY013)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已有大量反映当时实际口音的浊音清化现象,涵括平、上、去、入四声,唇、舌、齿、牙、喉五音。这反映了《切韵》系韵书内部语音演变的层次。而喉音的清浊相混反映出浊音清化亦有它的层次。
关键词:《切韵》系韵书 清浊音相混 语音层次 浊音清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