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S002)

作品数:29被引量:5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徐国利徐国利李天星潘云成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财经大学安徽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齐鲁学刊》《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理论与史学》《史学理论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中国传统史学史学陈寅恪侯外庐翦伯赞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继承与发展:侯外庐“谨守考证辨伪”的内蕴和意义被引量:1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71-80,F0003,共11页徐国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维视角下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新史学关系研究”(12BZS002)。
清代考据学是中国学术的优良传统,被中国现代各派史家从不同层面予以继承和发展。侯外庐既“谨守考证辨伪”,又对清代考据作了历史和辩证的分析评判。侯外庐将考证辨伪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相统一,赋予其诸多新内涵,使之成为他史学方法...
关键词:侯外庐 谨守考证辨伪 考据新范式 马克思主义史学 
民国时期顾颉刚学术价值观的转向及与经世致用观的离合被引量:1
《史学月刊》2022年第4期103-115,共13页徐国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多维视角下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新史学关系研究”(12BZS002)。
民国时期顾颉刚的学术价值观经历了两次重要转向,与传统经世致用观有较复杂的离合关系,在中国现代史家中最具典型性。顾颉刚早年接受传统经世观和梁启超等今文家的经世思想,赋予经世致用论诸多新内涵;后受章太炎等古文家学术价值观影响...
关键词:民国时期 顾颉刚 学术价值观 经世致用 离合 
20世纪前期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先秦民主论——以郭沫若、吕振羽和侯外庐为中心被引量:2
《江淮论坛》2022年第2期91-98,共8页徐国利 陈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多维视角下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新史学关系研究”(12BZS002)。
20世纪前期以郭沫若、吕振羽和侯外庐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家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对先秦民主思想做了深入研究。他们结合具体社会构造和社会关系阐释先秦民主思想,其阐释可以归结为三个命题:人的发现、天民合一、赋民权利。在探讨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史家 郭沫若 吕振羽 侯外庐 先秦民主思想 
顾颉刚:现代科学观和疑古史观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史学论被引量:1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679-692,共14页徐国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2BZS002).
顾颉刚从现代科学观和疑古史观视域出发,对中国传统史学作了大量评述。他既批判传统学术的非科学性,又称赞清代学术的科学精神;他指责传统历史观的非科学性和非民主性,声称传统的治史观念和方法缺乏科学性;他探讨了先秦经史关系及其史...
关键词:顾颉刚 现代科学观 疑古史观 中国传统史学 两歧性 古史辨伪 考据学 
郭沫若的文史关系理论及其史学实践与特色被引量:1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70-77,共8页徐国利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多维视角下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新史学关系研究”(12BZS002)。
郭沫若致力于将史学研究与文学创作相结合,对文史关系理论作了新发展。他对史学研究与史剧创作在任务和宗旨、思维形式、手段方法和认识功能等方面的异同作了系统阐述,指出史学与文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文学有独到深刻的历史认识和...
关键词:郭沫若 文史关系 历史剧 古史研究 引文入史 
张荫麟的史学艺术论及其思想来源与特征被引量:3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145-155,共11页徐国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2BZS002)。
张荫麟为了纠正中国现代史学发展的唯科学主义弊病,提出史学兼为科学和艺术,并从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史学价值论和历史编纂的角度较为系统和深入地阐发了史学艺术性问题。其史学艺术论直接吸取了柏格森、斯宾格勒、克罗齐、摩尔和...
关键词:张荫麟 史学艺术论 思想来源 理论特征 
何炳松新史学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史学研究
《理论与史学》2020年第1期1-27,共27页徐国利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多维视角下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新史学关系研究”(12BZS002)阶段性成果
中国现代著名史家何炳松为西方新史学理论的译介做了大量工作。民国史家卢绍稷在谈到中西新史学派时说:“关于此派学者,西洋可以美国鲁滨生(Robinson)为代表,中国可以何炳松先生为代表。”①当代研究者则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
关键词:中国传统史学 何炳松 史学思想 新史学 发凡起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史学论著 转折时期 
1940年代郭沫若与侯外庐墨学研究的异同及成因
《河北学刊》2020年第6期61-67,共7页徐国利 陈晨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多维视角下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新史学关系研究”(12BZS002);2018年度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科研创新基金“马克思主义史学五大家论中国科学与民主思想传统”(2018110360)。
郭沫若、侯外庐在1940年代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墨学,却分别以“天志”“尚贤”作为其核心思想进行诠释。郭沫若认为,墨子代表“王公大人”的立场,是反动、反人类和不科学的;侯外庐则认为,墨子代表觉醒的“国民人类”利益,侧重从知识论、...
关键词:郭沫若 侯外庐 墨学 马克思主义 同途殊归 
何炳松新史学理论对传统史学理论的传承和发展被引量:1
《贵州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48-56,共9页徐国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维视角下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新史学关系研究”(12BZS002)。
何炳松创建的新史学理论,是传承中国传统史学理论、特别是清代史家章学诚的史学理论,以之阐释兰克学派史学理论和美国史家鲁滨逊的新史学理论等西方史学理论的产物。其"以中释西"创建的新史学理论主要包括史学方法论和新通史理论两大方...
关键词:何炳松 传统史学理论 传承 新史学理论 阐释 
张荫麟的新中国通史撰著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实质性继承被引量:5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96-106,共11页徐国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维视角下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新史学关系研究”(12BZS002)。
新式中国通史撰著是中国现代新史学发展成就最大的领域之一。中国现代史家批判性继承中国传统史学和通史编纂理论撰著新中国通史,张荫麟在这方面贡献卓著。他系统阐发新通史理论,并以之为指导撰写新中国通史《中国史纲》。他对中国传统...
关键词:张荫麟 新中国通史 《中国史纲》 中国传统史学 实质性继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