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2C0015Q)

作品数:6被引量: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永和周兴国叶辉蒙进芳普晓兰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林学院云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森林病虫》《四川林业科技》《西部林业科学》《林业调查规划》更多>>
相关主题:茶藨生柱锈菌华山松锈孢子锈菌转主寄主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茶藨生柱锈菌锈孢子形态分化研究被引量:1
《四川林业科技》2007年第5期6-9,共4页李永和 周兴国 叶辉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C0015Q);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60089)资助
本研究从我国辽宁、云南、四川、山西等4省6地的五针松疱锈病发病林分中采集茶藨生柱锈菌锈孢子,对其形态分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茶蔗生柱锈菌在形态上存在分化现象。锈孢子大小为21.10—40.10×14.97—29.40岬之间...
关键词:茶藨生柱锈菌 锈孢子 红松 华山松 形态分化 
茶蔗生柱锈菌选择性寄生茶蔗子植物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119-123,共5页蒙进芳 李永和 周兴国 周德群 普晓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60089);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2C0015Q)
为探讨转主寄主茶藨子植物的遗传背景与被茶藨生柱锈菌选择性寄生之间的关系。分析了7个五针松疱锈病典型发病区来源的11种茶蔗子植物之间的ITS遗传关系,并结合不同来源的寄主与病原之间交互接种实验的结果,比较不同发病区的茶蔗生柱锈...
关键词:茶藨子 ITS 五针松疱锈病 茶藨生柱锈菌 转主寄生 
茶藨生柱锈菌寄主遗传多样性研究
《林业调查规划》2007年第4期27-31,共5页李永和 陈敏 赵瑞琳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C0015Q);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60089)资助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对分布于我国4省6病区63份茶藨生柱锈菌寄主红松和华山松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6个随机引物对寄主松针进行PCR扩增,共得到138个DNA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17个,多态位点比率为84.78%,RAPD的Shannon指数遗传...
关键词:茶蔗生柱锈茵 寄主 红松 华山松 遗传多样性 
茶藨生柱锈菌致病性分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西部林业科学》2007年第2期13-16,共4页李永和 叶辉 周兴国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2C0015Q)
采用交互接种的方法对华山松疱锈病、红松疱锈病的病原菌茶藨生柱锈菌的致病性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红松疱锈病的病原菌锈孢子只能侵染其本地的转主寄主植物东北茶藨子;(2)华山松疱锈病的病原菌锈孢子能转主侵染多种不同地区的...
关键词:茶藤生柱锈菌 致病力分化 转主寄主 华山松 红松 
茶藨生柱锈菌锈孢子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中国森林病虫》2006年第3期1-3,共3页周兴国 李永和 周德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60089);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C0015Q)
用6个不同地点的五针松疱锈病病原菌锈孢子作温度、相对湿度、酸碱度、营养条件及光照条件5个因素下的孢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锈孢子的萌发率普遍低,一般不超过10%;在0~35℃均可以萌发,最适的温度是20~30℃,但不同来源地的孢子最适...
关键词:茶蔗生柱锈菌 锈孢子萌发 方差分析 
茶藨子叶表皮结构与抗茶藨生柱锈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10-14,共5页蒙进芳 李永和 周兴国 普晓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260089);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2C0015Q)
对采自7个五针松疱锈病典型发病区的10个茶藨子种源样本的叶表皮解剖结构研究表明:茶藨子植物对疱锈菌孢子不易感染组与易感染组之间在叶表皮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主要是表皮厚度和角质膜厚度,不易感染组的叶表皮结构呈现显著增厚,...
关键词:茶藨子 表皮结构 茶藨生柱锈菌 五针松疱锈病 抗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