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610103)

作品数:37被引量:510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克信王国灿徐亚东陈奋宁向树元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地学前缘》《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现代地质》《沉积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青藏高原古气候新生代盆地隆升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青藏高原米林地区晚更新世晚期植被演替与环境变迁被引量:5
《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第3期6-11,共6页潘文静 喻建新 常浩 江尚松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青藏高原新生代地质作用过程与第四纪环境演变综合研究"(1212010610103;1212011121261);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西藏1:5万德庆区域地质调查"(1212011121224)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米林地区在晚更新世晚期沉积了一套湖相沉积体系,为了探讨当时米林地区的古植被、古环境信息,在米林机场实测了一条晚更新世晚期剖面。根据样品14C测年结果初步认定该剖面湖积物的底部年龄约40kaBP,顶部年龄约12kaBP...
关键词:青藏高原南部 晚更新世 孢粉组合 气候变化 
循化-化隆盆地晚白垩世以来盆山耦合过程:来自物源与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分析的证据被引量:5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725-744,共20页张远泽 王国灿 王岸 张克信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青藏高原新生代地质作用过程与第四纪环境演变综合研究'(No.1212010610103);'青藏高原新近纪隆升过程与地质事件群研究'(No.1212011121261)
循化-化隆盆地新生代沉积及盆地基底和周缘山系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分析揭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晚白垩世以来经历过3期隆升剥露事件:(1)盆地基底及拉脊山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普遍记录了晚白垩世-始新世中期相对快...
关键词:循化-化隆盆地 物源 裂变径迹 拉脊山 西秦岭 
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隆升阶段的时空格局被引量:51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第3期332-349,共18页王国灿 曹凯 张克信 王岸 刘超 孟艳宁 徐亚东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0610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902060;40672137)资助
青藏高原不同部位低温热年代学记录、沉积记录和构造变形记录揭示出存在60~35,25~17,12~8Ma(藏南17~12Ma)和大约5Ma以来4个主要强构造隆升剥露阶段.除了藏南地区在17~12Ma发生藏南拆离系的活动及其所控制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基底岩系的...
关键词:青藏高原 新生代 强构造隆升剥露阶段 高原扩展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地层分区与序列及其对隆升的响应被引量:70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第12期1632-1654,共23页张克信 王国灿 季军良 骆满生 寇晓虎 王岳明 徐亚东 陈奋宁 陈锐明 宋博文 张楗钰 梁银平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0610103,1212010733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921062,40830212);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经费(编号:MSFGPMR200810)资助
在系统查阅1996~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藏高原完成的177幅1:25万地质填图和前人已发表的新生代地层资料的基础上,划分出青藏高原及邻区古近纪-新近纪残留盆地共98个,归属为南疆-西昆仑、柴达木-祁连-西秦岭、羌塘-川西、扬子西缘、...
关键词:古近系-新近系 残留盆地 地层分区 沉积演化 青藏高原 
西藏比如盆地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1
《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第5期15-22,共8页张士贞 向树元 万俊 毛鑫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0610103)
对比如盆地中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地层中采集的4个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U-Pb测年,并将其结果与前人对盆地两侧地质体的测试年龄信息进行对比,据此得出样品405-3物源为盆地北侧喀喇昆仑—南羌塘陆块,其他3个样品物源均来自...
关键词:比如盆地 碎屑锆石 物源分析 LA-ICP-MSU-Pb测年 中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 
西昆仑山前陆盆地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6
《沉积学报》2010年第4期659-670,共12页徐耀明 洪汉烈 何雅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872038);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0610103);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编号:GPMR200910)资助
为重建西昆仑山地区晚新生代的地质构造及环境演变过程,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方法,对西昆仑山前陆盆地(叶城盆地)该时期沉积的一套磨拉石建造中的粘土矿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晚中新世到早更新世的沉...
关键词:西昆仑 晚新生代 前陆盆地 磨拉石 粘土矿物 古气候 构造运动 
兰州盆地永登剖面晚古新世—早渐新世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特征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被引量:17
《现代地质》2010年第4期793-800,共8页邓焰平 洪汉烈 殷科 徐耀明 杜鹃 张克信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0610103);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GPMR2009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038)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方法,对兰州盆地永登剖面晚古新世—早渐新世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伊利石结晶度、显微形貌及其古气候意义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晚古新世—早渐新世沉积物中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蒙脱石、绿泥...
关键词:粘土矿物 坡缕石 晚古新世—早渐新世 兰州盆地 
西昆仑及邻区区域构造演化的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记录被引量:26
《地学前缘》2010年第3期64-78,共15页刘函 王国灿 曹凯 孟艳宁 王岸 张克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2137;40902060);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青藏高原新生代地质作用过程与第四纪环境演变综合研究"(121201061010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塔里木区块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
通过对西昆仑北部山前的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分析,将年龄划分为8个峰值区间:P1—4.7Ma以来;P2—13~9Ma;P3—24~18Ma;P4—47~33Ma;P5—79~57Ma;P6—131~103Ma;P7—185~180Ma;P8—267~235Ma,各峰值分布受阶段性抬升剥露和热事...
关键词:西昆仑 碎屑锆石 裂变径迹 峰值 抬升 
新疆其木干剖面中新世-上新世沉积物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被引量:8
《生态学杂志》2010年第5期923-932,共10页杜鹃 洪汉烈 张克信 殷科 徐耀明 邓焰平 陈锐明 闭向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038);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0610103);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项目(GPMR200910)
为重建新疆其木干地区中新世-上新世古气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方法,对该区中新世-上新世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组合类型及显微形貌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新世早期-早中新世中期,沉积物中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绿...
关键词:西昆仑山 中新世-上新世 前陆盆地 粘土矿物 古气候 
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及其对构造隆升的响应被引量:37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697-712,共16页张克信 王国灿 骆满生 季军良 徐亚东 陈锐明 陈奋宁 宋博文 梁银平 张楗钰 杨永锋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No.1212010610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0921062;40830212)
在系统分析青藏高原新生代98个残留盆地类型、形成构造背景、岩石地层序列的基础上,对青藏高原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及上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行了讨论:(1)古新世-始新世:松潘-甘孜和冈底斯带为大面积构造隆起蚀源区....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 沉积演化 构造隆升 新生代 青藏高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