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90013)

作品数:7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常明明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农史》《中共党史研究》《贵州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历史考察土改高级社阶层农业合作化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主动上升与被动保持:土改后农民阶层的内部分化解析——以豫、鄂、湘、赣、粤五省为中心被引量:1
《中国农史》2013年第3期114-122,共9页常明明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农家收支问题研究"(10YJA79001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50年代前期农家收支与农村经济体制变迁研究"(11XJL00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期地权变迁与农家经济研究"(12CJL008)
土地改革后,随着农村经济恢复和发展,农民的经济地位普遍上升,农村出现中农化趋势,与此同时,在农民内部也出现了分化现象。在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后,由于片面理解"共同富裕"等原因,中共很快主张限制和消灭分化,导致农户倾向保持现有的阶...
关键词:土改后 农民阶级 社会分化 
农村私人借贷与农民收入增长研究——以20世纪50年代前期鄂、湘、赣、粤4省为中心被引量:4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年第4期90-97,共8页常明明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农家收支问题研究"(10YJA790013);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50年代前期农家收支与农村经济体制变迁研究"(批准号:11XJL003)
20世纪50年代前期,农村私人借贷活动的发生程度与当地经济的增长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农村私人借贷较为活跃的地区,也是农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农户经济发展不只意味着经济收入水平的增长,同时还意味着私人借贷活动发生的面积扩大,农...
关键词:20世纪50年代前期 农村私人借贷 农民收入增长 
20世纪50年代前期乡村手工业发展的历史考察被引量:2
《中国农史》2012年第1期65-72,共8页常明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50年代前期农家收支与农村经济体制变迁研究"(11XJL00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农家收支问题研究"(10YJA790013);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特助经费项目"贵州集体经济与村庄发展研究"(TZJF-2009-34);贵州省教育厅基地项目"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农村私人借贷关系研究"(10JD060)阶段性成果
20世纪50年代前期,乡村手工业是农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乡村手工业的发展对于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加强城乡的物资交流,活跃市场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乡村手工业具有...
关键词:20世纪50年代前期 乡村手工业 发展趋势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和平协商土地改革研究被引量:2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4期107-116,共10页常明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叶西南民族地区土地改革研究"(10BJL01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50年代前期农家收支与农村经济体制变迁研究"(11XJL00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农家收支问题研究"(10YJA790013)阶段性成果
20世纪50年代,中共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根据当地的民族特点和经济社会状况,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的封建领主、地主土地所有制。这种温和的改革方式,避免了民族隔阂和宗教纠纷,团结...
关键词:傣族地区 土地改革 和平协商 
集中抑或分散:土改前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再探讨——以中南区为中心被引量:3
《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80-84,共5页常明明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农家收支问题研究"(10YJA790013);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特助经费项目"贵州农村集体经济与村庄发展研究"(TZJF-2009-34);贵州省教育厅2010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农村私人借贷关系研究"(10JD60)
从调查材料来看,20世纪30—40年代,总体上,中南区地主、富农占地约45%左右。但是中南区的土地占有关系是不均衡的,在土地关系集中地区,地主、富农占地超过60%;而在土地关系分散地区,地主、富农占地一般在25—30%左右;在土地关系一般集...
关键词:土地占有 集中 分散 土地改革 
效益下降抑或增收差异:农业合作化后农民退社原因再研究——基于1955-1956年合作社中各阶层农户收入的视角被引量:11
《中国农史》2011年第1期64-73,83,共11页常明明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农家收支问题研究"(批准号:10YJA790013);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科研条件特助经费项目(TZJF-2009年-34号)阶段性成果
1956年合作化完成之后,除了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与1955年相比,总体上,该年农户的收入是增加的,但是各阶层农户增收的幅度及增收的户数所占本阶层比重是不一致的。合作化前相对贫困的农户,在合作社中增收的幅度较大,且增收的户数比重也...
关键词:高级社 收入分配 退社风潮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贫农合作基金贷款的历史考察被引量:4
《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12期70-77,共8页常明明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农家收支问题研究"(10YJA790013);贵州省科技厅;贵州财经学院软科学联合资金项目(黔科合体R字[2010]LKC2024号)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帮助贫困农民解决入社基金困难,扶助他们走合作化道路,国家发放了贫农合作基金贷款,并对贷款对象、额度、用途、还贷期限、利率、发放措施等作出规定。该贷款的发放,支持了入社贫困农民,加强了贫农与中农之间的团结...
关键词:20世纪50年代 贫农合作基金贷款 绩效 偏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