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ZD110)

作品数:34被引量:227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石硕赵艾东邹立波王丽娜吴会蓉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西华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成都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青海民族研究》《民族学刊》《西北民族论丛》《宗教学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打箭炉藏族民族走廊民国时期清朝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国时期康南藏区的头人类型与“夹坝”活动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1-6,共6页王海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型藏区地方史《康藏史》编纂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ZD110
民国时期,康南藏区的乡城、稻城、得荣等地的头人势力各有特点。康南各地头人势力的不同类型与当地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密切相关。同时,基层社会权力结构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些乡城新兴头人组织实施的“夹坝”活动对川...
关键词:民国时期 康南藏区 头人 乡城 “夹坝”活动 
“打箭炉”:汉藏交融下的地名、传说与信仰被引量:23
《思想战线》2019年第3期33-45,共13页石硕 邹立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藏区地方史<康藏史>编纂与研究"阶段性成果(10&ZD110);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计划资助
康定旧称"打箭炉",是清初以来因边茶贸易兴起的一座汉藏共居的著名边城。汉人移民大量进入后,为增进与藏人的文化整合,围绕地名、人名及信仰进行了一系列主观建构:先是塑造"打箭炉"地名及附会诸葛亮"让一箭之地"传说,接着建构出"郭达将...
关键词:“打箭炉” 诸葛亮 郭达将军庙 将军会 
统而难治:民国前期的乡城县政(1912-1937)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1-6,共6页王海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型藏区地方史<康藏史>编纂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ZD110
陈步三事件后,乡城驻军大量枪支散落民间,促进了土头势力的崛起,乡城社会秩序逐渐趋于纷扰。当地土头、寺庙等政教势力对乡城稳定和官府行政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乡城粮税过高以及军政腐败等问题也是民国前期乡城县政陷入困顿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民国前期 乡城县政 政教势力 噶布可条约 
清朝“驱准保藏”行动中对由打箭炉入藏道路的开拓被引量:22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136-146,共11页石硕 王丽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藏区地方史<康藏史>编纂与研究"(10&ZD110);四川大学前沿与交叉创新研究项目
1717年,蒙古准噶尔军队攻入拉萨,对清朝在西藏的统治权构成严重威胁,清朝决定出兵西藏。在北路进兵受挫后,清朝开始谋划由打箭炉向西藏进兵。经过沿途招抚、筹措粮草、探查道路等近3年的准备与筹措,清军最终成功实现由打箭炉进兵西藏,...
关键词:清朝 打箭炉 入藏道路 驱准保藏 
边疆地理名称与晚清川藏边务——以“川边”、“西康”概念为考察中心被引量:4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8年第1期85-92,共8页邹立波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型藏区地方史<康藏史>编纂与研究"(10&ZD110)
晚清是近代中国边疆政治地理发生巨大变动的转折时期。随着边疆危机日趋深重,晚清时人逐步意识到慎重命名地理名称的重要性。川藏交界区域地理名称的生成、运用,经历了"炉边"、"川疆"、"川边"等名称混用,以"川边"为过渡性名称,到弃用"川...
关键词:“川边” “西康” 地理名称 川藏边务 
论天府文化的兼容特点--兼论成都在汉藏交流中的连接枢纽作用被引量:9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35-40,共6页石硕 王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藏区地方史《康藏史》编纂与研究”(10&ZD110)阶段性成果
成都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开放、包容,成都的文化或天府文化的特质就是兼容,这一文化特质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文章从民族学角度进行探讨。从民族大格局看,成都自古以来就是西南边疆和内地的桥梁,尤其是在汉藏交流中起着连接枢纽作...
关键词:天府文化 兼容 汉藏交流 连接枢纽 民族关系 
康区被称作“人区”考——兼对藏文史籍中“黑头人”概念的考察被引量:3
《中国藏学》2017年第4期54-62,共9页石硕 刘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藏区地方史<康藏史>编纂与研究"(10&ZD110)阶段性成果;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skqy201604)资助
在藏族卫藏、安多、康区三大传统区域中,康区被称作"人区"。对这一称呼的内涵及缘起,学界尚缺乏系统研究。称康区为"人区"始见于《汉藏史集》,"人区"实为"黑头人区"的简称。文章对藏文文献中3种有关"黑头人"的记载进行梳理和研究后认为...
关键词:康区 黑头人区 黑头矮人 六氏族 
19世纪后期英国博物学家普拉特两访打箭炉(康定)及启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89-96,共8页赵艾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大型藏区地方史<康藏史>编纂与研究"(10&ZD1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上半叶中西文化互动下的川藏地区巴塘社会变迁研究"(14BZS091);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近代美国基督会在华活动与中西文化互动"(skqy201511)
由于18世纪后期以来英帝国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毗邻西藏的康藏地区的打箭炉(今康定)在19世纪也成为西方人难以进入和立足的"闭锁"之地。在此背景下,1889—1890年两次进入该地的英国博物学家普拉特的动植物采集活动遭到了当地官民的阻扰和...
关键词:普拉特 博物学家 打箭炉(康定) 康藏 
川西北嘉绒藏人与象雄琼氏渊源关系探讨被引量:12
《民族研究》2017年第3期69-80,共12页石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藏区地方史<康藏史>编纂与研究"(项目编号:10&ZD1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项目编号:skqy201604)支持
嘉绒是分布于川西北地区一个独具特点的藏族人群支系,其文化习俗中积淀和保留诸多象雄文化痕迹,并普遍存在土司祖先来自西藏"琼部"的历史记忆。但因藏文文献记载的匮乏和模糊,嘉绒与象雄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联系,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疑...
关键词:嘉绒 象雄琼氏 邛笼  
瞻对:小地方、大历史——清代川藏大道上的节点与风云之地被引量:1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46-50,共5页石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藏区地方史<康藏史>编纂与研究"(10&ZD110);四川大学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文章对清代川藏大道上的一个节点——瞻对的历史地位与文化特点进行了讨论。文章提出了认识瞻对历史地位与文化特点的三个视角:(一)把瞻对放在整个藏区之中;(二)把瞻对放到康区的历史和地域之中;(三)把瞻对放在汉藏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之...
关键词:瞻对 雅砻江大峡谷 川藏大道 清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