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436)

作品数:4被引量:5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戴其根张洪程许轲霍中洋苏宝林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作物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抛秧稻抛秧水稻生态生理效应立苗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的探讨被引量:1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2年第3期190-194,202,共6页张洪程 杨勇 杨海生 戴其根 许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070436)
在回顾建国后中国水稻栽培科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对当前水稻栽培科学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实现水稻生产、经济与生态三者的协调与发展出发,探讨了我国水稻栽培科学今后创新与发展的几个重点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创...
关键词:水稻 栽培科学 创新 发展 产业化生产 人才培养 科技投入 
抛秧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生态生理机制 Ⅲ.秧苗地面水平向上的分布格局及其生态生理效应被引量:10
《作物学报》2001年第6期802-810,共9页戴其根 许轲 张洪程 苏宝林 霍中洋 周家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 0 70 436 );江苏省"九五"应用攻关项目 (BE96 318- 2 )资助
抛秧稻无株行距规格 ,因而秧苗在田间水平向上的分布明显有别于手插稻 ,这是两种稻作方式原初的、根本性的分异点之一。研究表明 ,抛秧稻秧苗水平向上的分布总体虽呈均匀随机型 ,但按Dirichlet棋盘形嵌图方法得到的具体各穴所占的凸多...
关键词:抛秧稻 水平分布 分形 生态生理 补偿作用 水稻 生育发育 产量 
抛秧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生态生理机制 Ⅱ.秧苗田间垂直分布格局及其生态生理效应被引量:24
《作物学报》2001年第5期600-611,共12页戴其根 霍中洋 张洪程 苏宝林 许轲 邱枫 
江苏省"九五"应用攻关项目 (BE96 3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30 0 70 436 )
抛秧稻秧苗在田间垂直方向上浅栽而变异大的特点 (- 0 .5~ 2 .5 cm)使分蘖节入土状况不同 ,秧姿各异。同时 ,浅栽后 ,分蘖节及土中茎鞘周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总体上温、肥、气、压 (受土壤压力 )等生态因素改善 ,但因分蘖节处于土 -...
关键词:抛秧稻 分蘖节 垂直分布格局 生长发育 产量形成 生理效应 生态效应 
抛秧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生态生理机制 Ⅰ.活棵立苗及其生态生理特点被引量:31
《作物学报》2001年第3期278-285,共8页戴其根 张洪程 苏宝林 邱枫 霍中洋 许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30 0 70 436 ) ;江苏省"九五"应用攻关项目! (BE96 318- 2 )
针对抛秧稻特有的秧苗直立过程 ,以洗根手插为对照 ,研究了抛秧稻活棵立苗及其生理生态特点。结果表明 ,抛秧稻带土秧苗抛后 ,平躺小苗、中苗、大苗一般分别在 2~ 5、 5~ 6、 7~ 10天内直立。在活棵立苗期间 ,抛秧稻苗体内水分、养...
关键词:抛秧稻 活棵立苗 生理生态特点 生长发育 产量形成 水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