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51038)

作品数:4被引量:4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孟国栋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华中国学》《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学术界》更多>>
相关主题:演进行文方式墓志文体程式化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石刻文献题署风气的起源及定型被引量:3
《华中国学》2016年第2期31-39,共9页孟国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06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51038)阶段性研究成果
石刻文献中往往有撰、书、篆、刻者的题署,这是其形制方面与传世文献的重要不同之处,也是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题署的风气起源于何时、其发展演变情况究竟如何?迄今尚未见相关论著出现。本文旨在考察题署风气的形成和演...
关键词:墓志铭 墓碑文 石刻文献 文章学 崔行功 魏晋南北朝时期 翰林学士 上柱国 
再论《唐诗类选后序》的撰作时间
《学术界》2015年第11期40-45,324,共6页孟国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51038)阶段性成果
顾陶的《唐诗类选后序》的撰作时间一直是唐代文学研究者们要努力弄清楚的一个问题,因为它关涉到中晚唐文学的演变历程。本人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后序》文本的认真分析,并参考新出土文献,进一步认为其撰作时间当定在大中十...
关键词:《唐诗类选后序》 撰作时间 杨茂卿 大中十年 
唐代墓志铭创作的程式化模式及其文学意义被引量:14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31-43,共13页孟国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4ZDB06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51038)
墓志铭作为应用性文体,通常会出现程式化的创作模式,这既是应用文体的特性所决定的,又与一般的应用文体有所不同。墓志铭由志文和铭文两部分组成,志文的程式化主要表现为行文方式的模式化、特殊类型的模板式和具体内容的雷同性;铭文的...
关键词:唐代 墓志铭 程式化创作模式 文学意义 
墓志的起源与墓志文体的成立被引量:25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138-149,共12页孟国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BZW02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3YJC75103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资助项目(2013M540315)
中国古代墓志的起源和文体的成立一直是学界关注较多的问题,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要考察墓志的起源,不仅要确定"墓志"一词最早的用例,还要考察墓志的基本功用。循此观点可以确定作为实物的墓志起源于东汉中后期,刻于元嘉...
关键词:墓志起源 文体成立 早期演进 行文方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