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ZX-238)

作品数:3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解浩更多>>
相关机构:中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小说评论》《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江汉论坛》更多>>
相关主题:父亲形象父亲隐形缺席贬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现代家族文学中的“父亲”形象浅析被引量:2
《江汉论坛》2013年第9期55-59,共5页解浩 
河南省教育厅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代家族文学父亲形象研究"(2011-ZX-238)之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现代家族文学中,"父亲"形象在文化层面上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从"专制的符号"及"父亲"的缺席到"隐形父亲",从情感的复杂及"父权"的丧失到"理想父亲"的出现,本时期文本中"父亲"形象或被颠覆、解构甚至篡弑或又被重新神圣化,不仅...
关键词:父亲形象 缺席父亲 隐形父亲 理想父亲 
中国现代家族文学父子关系探析
《小说评论》2012年第2期148-151,共4页解浩 
河南省教育厅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代家族文学父亲形象研究>(2011-ZX-238)阶段性成果
中国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社会,因自然繁衍、伦理秩序及社会经济、政治等等各方面的天然优势而对整个家族成员拥有绝对控制权的父亲是一位穿着圣衣拿着圣剑的上帝,总“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
关键词:父子关系 家族文学 中国现代 宗法社会 血缘关系 社会经济 伦理秩序 家族成员 
贬抑与隐形——张爱玲笔下“父亲”形象的另类叙述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年第1期26-27,47,共3页解浩 
河南省教育厅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代家族文学父亲形象研究>(2011-ZX-238)阶段性成果
在有着痛苦生命体验并对"父亲"充满了极端厌恶之感的张爱玲笔下,传统话语中"父亲"的威武阳刚、理性尊严、慈爱善良等品质均受到质疑和解构,取而代之的是男性的丑陋自私、无能无爱、玩世不恭与放荡不羁。对"父亲"的贬抑与隐形不仅与其生...
关键词:父亲 贬抑 隐形 颠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