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成果

作品数:20被引量:171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夏莉萍余科杰秦亚青林民旺任远喆更多>>
相关机构:外交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北京行政学院学报》《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国际论坛》更多>>
相关主题:中国外交党际交往词源决策者外交决策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地方政府参与领事保护探析被引量:9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59-84,共26页夏莉萍 
外文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地方政府在领事保护中的作用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改进领事服务研究"(16BGJ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成果;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专项资助
新世纪以来,中国逐步构建了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五位一体"的领事保护联动机制。地方政府在相关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它们协助或牵头处理领事保护紧急事件,多渠道开展领事保护宣传以及海外安全教育和培训,发挥了相当重要乃至不可...
关键词:地方政府 领事保护 中国公民 安全风险 海外利益保护 
从“交流”到“合作”:日本在东南亚的城市外交被引量:7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84-104,共21页查雯 刘云 周幻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项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东南亚城市外交”(项目编号:14JDKDB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成果;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专项资助
本文旨在考察日本在东南亚地区开展的城市外交活动。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城市外交出现了"从国际交流到国际合作"的转型,城市外交不再局限于象征意味较强的友城关系,合作形式更加多样化,更注重合作的实效。在东南亚地区,城市外交已...
关键词:城市外交 日本 东南亚 官方开发援助 自治体友好城市 一带一路 
对抗性外交、战略框架转换与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形成——以《八一七公报》谈判为中心被引量:5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55-80,共26页樊超 
外交学院外交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的资助;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成果;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专项资助
中国的"联美反苏"战略导致美国对华政策倒退,引发了对台军售问题的谈判。为维护中美关系的战略基础,中方确立了在双边框架下施压的方案,形成了强制性外交的局面。但这个方案对美施压低效缓慢,最终中方被迫转换到战略框架以寻找筹码,开...
关键词:中美关系 对抗性外交 双边框架 战略框架 大三角关系 对台军售 大国外交 
中美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分歧与化解被引量:3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1-20,共20页王帆 
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成果
中美关系正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战略分歧加大,中美关系之间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多。本文在对中美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分歧进行归纳与梳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这些分歧出现的背景与原因,探讨了中美之间出现冲突的风险,并提出了一些化解思路。...
关键词:中美关系 战略分歧 东亚安全 战略稳定 
“巴黎学派”与批判安全研究的“实践转向”被引量:8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139-156,共18页袁莎 
"外交学院2015年度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号:ZY2015YA08)成果;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成果
"哥本哈根学派"和"阿伯里斯特维斯学派"提出安全是由语言建构的,引发了批判安全研究的"语言转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安全并非总是由特殊时刻特殊人物的特殊言语行为建构的,理解安全建构的过程还需要超越语言研究框架。"巴黎学派"借鉴...
关键词:巴黎学派 批判安全研究 实践转向 “不安”管理专家 安全场域 
南海危机与地区视野下的预防性外交——兼论中国的战略选择被引量:4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45-60,共16页吴琳 
2015年"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专项研究"项目"南海问题与预防性外交"(项目号:NACT201515)的资助;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成果;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专项资助
当前,南海地区正处于"脆弱的平衡"态势被打破、新的战略均衡尚未形成的历史阶段。南海问题的特性和南海危机情势的发展决定了南海冲突难以避免。为有效、适度地管控长期处于不安全状态、不确定性有增无减的南海危机,加强各方对预防性外...
关键词:南海危机 预防性外交 中国外交 中美关系 东盟 
论“政党外交”的起源和发展——基于词源概念的梳理考察被引量:23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124-136,共13页余科杰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对外党际关系历史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4BDJ030)的阶段性成果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成果;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专项资助
"政党外交",是指一国之合法政党与他国政党或政党国际组织,为促进或影响国家关系、维护本国利益而进行的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主体上的合法性、功能目的上的国家政府属性,可谓政党外交概念内涵的核心。"政党外交"作为一个规范性的术语...
关键词:政党外交 政府外交 对外工作 党际交往 国家关系 国家利益 
奥巴马政府对朝“战略忍耐”政策探析被引量:6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137-156,共20页杨悦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亚太政策的基本目标及政策手段研究"(项目编号:12BGJ011)的阶段性成果;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成果;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专项资助
奥巴马政府称其对朝"战略忍耐"政策为"接触"与"施压"相结合的双轨政策。"战略忍耐"政策是奥巴马主义的典型案例,体现了奥巴马的核心外交原则。奥巴马政府并未将朝核问题视为优先考虑的外交议题,而是依靠制裁和多边外交,在问题出现时慎...
关键词:奥巴马政府 朝核问题 对朝政策 战略忍耐 奥巴马 主义 
国家声誉的塑造与变迁:一个分析框架被引量:20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22-132,共11页林民旺 
外交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ZY2011E07)资助;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成果;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专项资助
国家声誉是国际政治中的稀缺资源,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如何抵御西方的"丑化"、"矮化",塑造良好的国际声誉,业已成为学界与政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当前对塑造中国国际声誉、国家形象的研究都缺乏学理层面的...
关键词:国家声誉 声誉塑造 声誉变迁 国家形象 中国国际声誉 
非洲萨赫勒地区问题:国际社会的努力及挑战被引量:5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126-141,共16页唐晓 
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成果;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专项资助
近年来,萨赫勒地区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以联合国、西共体、非盟、欧盟等全球和地区组织以及法国、美国、中国等大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为解决萨赫勒地区问题做出了多种努力。但由于问题本身具有复杂性、多维性和跨境性的特点...
关键词:萨赫勒地区问题 国际社会 马里政变 西部非洲经济共 同体 非洲联盟 联合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