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项目

作品数:21被引量:4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赵卯生邰丽华赵庆杰李云智虞花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科学出版社更多>>
相关期刊:《新视野》《教育科学论坛》《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理论探讨》更多>>
相关主题:公民知识公民教育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马克思论技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前沿》2013年第11期17-19,共3页傅扬 
北京市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mkszyzgh11-3)
在研究马克思关于中国社会的论述时,人们很少关注马克思关于技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问题。事实上,马克思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论及中国社会及其问题时,技术的因素也是他思考的重要维度。对马克思有关中国的论述进行新的...
关键词:马克思 技术 中国社会 影响 
“跨越”理论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
《理论探讨》2013年第4期28-31,共4页李云智 
北京市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项目"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研究"(mkszyzgh10-2)阶段性成果
"跨越"理论是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通过跨越或缩短资本主义发展进程而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这种跨越既包括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跨越,也包括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生产力的跨越。"跨越"理论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
关键词:“跨越”理论 跨越发展 社会主义实践 
东方社会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观察与思考》2013年第7期15-20,共6页李云智 
北京市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项目"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研究"(mkszyzgh10-2)的阶段性成果
弄清东方社会理论的真实涵义是理解它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前提。东方社会理论主要是关于"跨越式"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探索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跨越式"社会主义的建成不...
关键词:东方社会理论 当代中国 社会发展 “跨越式”社会主义 
培育大学生“三个自信”的若干思考被引量:4
《北京教育(德育)》2013年第6期13-14,共2页卫灵 
2013年度北京市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项目"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研究"(MKSZYZGH-2013)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育大学生"三个自信",就要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发展和创新精神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自信 
马克思恩格斯论技术对东方社会的影响
《理论月刊》2013年第5期10-13,共4页傅扬 
北京市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项目(mkszyzgh11-3)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但在讨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的思想时,人们多是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卡夫丁峡谷"、"殖民理论"等方面入手,很少关注他们所论技术对东方社会的影响。本文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
关键词:马克思 恩格斯 技术 东方社会 影响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历史考察被引量:1
《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第2期57-62,共6页李云智 
北京市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项目<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号为:mkszyzgh10-2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目标由单一物质层面的工业化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不断拓展,发展战略步骤由"两步走""三步走"再到"新三步走"日益细化,发展动力从"矛盾动力观""改革动力观""创新动力观"升华到"和谐动力观",发展...
关键词: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 建国以来 历史考察. 
现代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
《商场现代化》2013年第2期148-149,共2页翟羽佳 
北京市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项目成果(mkszyzgh11-3)
随着现代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到来,经济发展超过了生态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自然循环的自在规律,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危机频发。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
关键词:生态文明 科学技术 环境 资源 生态观 
西方马克思主义“去经济学化”现象反思被引量:8
《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第1期52-56,共5页邰丽华 
北京市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项目(mkszyzgh10-5)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哲学化倾向浓厚,在文化艺术、社会学和历史学等领域的影响力也远超政治经济学,存在着"去经济学化"的特点。西方马克思主义"去经济学化"现象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现实根源。"去经济学化"背离了马克思的思...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 去经济学化 整体性 政治经济学 繁荣与振兴 
北京精神的时代解读被引量:2
《求实》2012年第A02期95-96,共2页赵庆杰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项目成果(mkszyzgh10-1);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资助项目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酝酿已久的"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这是北京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增强北京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城市精神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和世界城市建设中的导向、凝聚、激励...
关键词:城市精神 北京市 解读 文化软实力 城市建设 市政府 市委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内涵的新拓展——以政治经济学为例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12年第9期63-70,共8页邰丽华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项目成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方世界三次复兴的比较研究”(mkszyzgh1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本文也得到中国政法大学党建研究项目“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实效性研究”(2010)的资助.
“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产生以来,研究者对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彼此冲突甚至互相排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界定的混乱及内含的逻辑缺陷,影响了研究进程的深入和研究成果在更广范围的传播。本文通过...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概念解析 内涵拓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