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X084)

作品数:3被引量: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晓林郭勇健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杜夫海纳意向性价值中立美学研究美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如何进行现象学的美学研究?——以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引言为中心被引量:2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10-17,共8页郭勇健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象学美学史"(项目编号:11BZX084)
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的引言初步勾勒了他所理解的现象学方法。以这篇引言为中心,适当参照其他现象学美学家如海德格尔、英加登、盖格尔的某些观点,便可以管窥现象学美学研究的方法与思路。一般而言,现象学的美学研究都是意向性...
关键词:杜夫海纳 现象学 美学 意向性 本质研究 价值中立 
英加登“形而上学质”辨析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83-87,共5页李晓林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象学美学史"(11BZX084)
英加登在《论文学作品》中提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有审美价值质,"形而上学质"是再现客体层的审美价值质,文学艺术作品只有在形而上学质的显示中才达到顶点。"形而上学质"在文学本体论部分提出,却有待审美经验论和审美价值论...
关键词:英加登 审美价值质 形而上学质 
杜夫海纳的审美形而上学被引量:2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71-77,共7页李晓林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象学美学史"(11BZX084)
作为现象学美学发展的顶峰,杜夫海纳的美学经历了从现象学到存在论的转向。这一转向体现在艺术的审美经验分析,即重建艺术与真理的关联;体现在自然的审美经验分析,即认为自然与人的统一并非源于审美的虚幻性,而是有其存在论的深层依据...
关键词:杜夫海纳 审美形而上学 情感先验 现象学美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