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751068)

作品数:5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胡友峰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小说评论》《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电子媒介时代文学文学当代中国文学消费社会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消费社会与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生长背景被引量:5
《小说评论》2014年第6期58-63,共6页胡友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变革与文论话语转型研究"(编号10CZW00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阶段性成果(编号为09YJC751068)
背景,从字面上来理解,与前景相对应。指的是人们意识到的对象所依存的生长"土壤",即背后的衬托物之意。在文学创作上对应的是对人物、事件起传承流转作用的历史境况或现实环境。相对于文学研究而言,其文学的生长背景主要是指某一阶段...
关键词:文学创作 电子媒介时代 生长 消费社会 社会历史环境 当代中国文学 文学研究 文学活动 
数字化生存与文学性问题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1-22,共12页胡友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CZW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09YJC751068)
电子媒介时代人的生存呈现出数字化生存的状态,数字化生存呈现出信息爆炸、空间压缩以及时间断裂的特征。而在数字化的生存语境下人的存在则表现为人际关系的冷漠、实用主义的生活态度以及"感伤"化的怀旧情结这三种样态。依靠数字化技...
关键词:数字化生存 人的存在 网络文学 诗意化空间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精神现象学被引量:1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76-83,共8页胡友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变革与文论话语转型研究"(10CZW00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9YJC751068)阶段性成果
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在其精神表征的现象学维度上呈现出了一种技术掌控而人文去势的特征。在技术掌控上表现为技术赋型、比特叙事和超文本兴起的,在人文去势上则表现为电子媒介对人文精神的消解与重构。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精神呈现的完美...
关键词:电子媒介 文学 精神现象 技术掌控 人文去势 
文本实践与文学理论知识形态的重构被引量:2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1-9,共9页胡友峰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子媒介时代时代文学变革与文论话语转型研究"(10CZW004);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09YJC751068)的阶段性成果
新时期文学理论的言说方式孕育了其内在的困境,即文学理论远离自己的研究对象文学而与哲学结为同盟,文论哲理化的倾向严重。而从诗学的演变规律来看,诗学的原初形态是从文学本文出发建构的本文诗学,因而返回本文自身就成为诗学走出困境...
关键词:文论困境 本文诗学 理性诗学诗性创造 
自由感——康德美学的经验之维被引量:3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55-64,共10页胡友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09YJC751068)
在康德美学中,审美自由以自由感的形式出现。自由感为自然人向自由人的过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为先验自由和实践自由在心理经验层面上的实在性提供了一个感性的基础。自由感作为审美情感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康德以前都有着很长时间的...
关键词:自由感 审美自由 康德美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