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2002KJ067)

作品数:3被引量:2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宋永吉任晓光王虹任绍梅熊杰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计算机与应用化学》《工程热物理学报》《化工进展》更多>>
相关主题:滴状冷凝超疏水表面传热超疏水性冷凝传热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水蒸气在超疏水表面上的冷凝传热被引量:16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第1期95-97,共3页宋永吉 任晓光 任绍梅 王虹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资助(No.2002KJ067)
用高温裂解法在紫铜基底上制备了疏水性碳纳米管膜,通过对此碳纳米管膜进行氟化处理,改善了表面的疏水性。在室温下,实验测得水在这种表面上的接触角在90°-130°之间。以水蒸气为冷凝介质的冷凝传热实验表明,水蒸气在超疏水纳米材料表...
关键词:冷凝传热 滴状冷凝 超疏水性 炭纳米管膜 
纳米结构超疏水表面的沸腾传热被引量:2
《化工进展》2006年第z1期298-301,共4页宋永吉 任晓光 蒋英杰 程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No.2002KJ067).
在紫铜基地表面制备了纳米结构碳膜,此种超疏水表面具有较高接触角.池式沸腾传热实验表明,水在这种表面上的传热系比普通表面大约10 000 W/(m2·K);同样传热温差下,传热通量约大2x105W/m2.实验过程中观察发现,气泡的脱离直径一般小于2mm...
关键词:池式沸腾 传热强化 超疏水表面 传热 
滴状冷凝传热的理论模型与计算被引量:3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2年第6期771-774,共4页宋永吉 熊杰明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2KJ067)
滴状冷凝传热机理已有一些报道,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并建立了一个计算滴状冷凝传热的新模型。模型通过计算液滴之间的液膜传热和液滴传热并结合液滴分布,获得了滴状冷凝的总传热系数。该模型仅含少量几个主要参数,如温差、液膜厚度...
关键词:传热 滴状冷凝 相变传热 理论模型 理论计算 热通量 传热系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