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38408zd010)

作品数:5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宋积良石恪郑朝彬张莎莎杨建猛更多>>
相关机构:安顺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安顺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汉墓出土汉族汉文化汉代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从贵州出土汉墓看贵州的礼乐文化
《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62-67,共6页张莎莎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黔教社发[2008]384号08zd010)
礼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自汉武帝大力开发西南夷,派遣唐蒙入使夜郎以后,礼乐文化也逐步传入了偏远的贵州地区。从贵州清镇、平坝、黔西等地汉墓所出土的文物就可以看到这种影响。
关键词:贵州 汉墓 儒学 礼文化 乐文化 
论贵州汉墓出土文物的价值
《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56-61,共6页郑朝彬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黔教社发[2008]384号08zd010)
文章首先简单地介绍了贵州汉墓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接着分析了贵州汉墓出土文物的种类、数量等次和各主要汉墓群出土文物的特点,最后着重论述了出土文物在历史研究、考古研究以及文化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汉墓 出土文物 历史价值 考古价值 文化价值 
从出土汉墓看汉文化对贵州农耕文化的影响被引量:1
《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53-55,84,共4页宋积良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黔教社发[2008]384号08zd010)
从贵州汉墓出土的大量随葬物品中可以发现,早在我国汉代时,贵州地区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也并不亚于中原地区。究其原因,汉代汉族农耕文化对促进贵州少数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汉族农耕文化对贵州当地的少数民族农耕文化产生...
关键词:贵州 汉墓 汉族 农耕文化 影响 
从贵州出土汉墓看汉代礼学在贵州的传播
《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50-53,共4页杨建猛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黔教社发[2008]384号08zd010)
汉代文化的核心是礼学文化。汉武帝修五尺道,通西南夷,设军事据点,推行郡县制,礼学也随之传播到偏远的贵州地区,并对夜郎政权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赫章可乐、安顺宁谷等汉墓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到这种影响。
关键词:贵州 夜郎 汉墓 礼学 
贵州出土汉墓与贵州汉代农牧业的发展被引量:1
《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54-57,共4页石恪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黔教社发[2008]384号08zd010)
汉代贵州的农牧业基本以"耕田,有邑聚"为主要特点,在贵州境内出土的汉墓中有:陂塘稻田模型、陶井、建筑模型;农作物、农具等;说明农耕业已初具规模。另外,在汉王朝的一次镇压反抗中,"获畜产十余万",说明不仅农牧业确有一定规模,同时有...
关键词:汉墓 秦汉时期 贵州 农牧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