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770113)

作品数:9被引量:3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吴俊范满志敏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更多>>
相关主题:图经白鹤信息化人地关系数据架构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小区域研究的信息化:数据架构及模型被引量:23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第2期5-11,共7页满志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05JJD770113);台湾中正大学人文研究中心项目
区域内人地关系的变化过程研究是一个前沿课题,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成为许多重大课题的关注目标。信息化条件下的区域研究要求从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这三个维度描述人地关系的相互变化。本文讨论了小区域数据描述要求的载体数据...
关键词:区域研究 人地关系 数据架构 载体数据 
上海老城厢:一个江南城市的景观演变史及其动力机制被引量:4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第1期5-15,共11页吴俊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批准号:05JJD770113)
本文以上海老城厢城市景观演变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分析了主导这一过程的驱动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在人为侵占与河浜自然属性的交互作用下,"因浜成路"一直是上海老城厢独具特色的城市扩展方式;19世纪下半叶,传统的环境基础加上西方公共...
关键词:城市景观 河浜 利用方式 环境 
城市空间扩展视野下的近代上海河浜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被引量: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3期67-77,共11页吴俊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批准号:05JJD770113)
本文将中国近代城市化的首发之地——上海作为研究对象,以开埠后租界城市空间扩展的微观过程为视角,系统探讨其河浜资源利用与相关环境变迁的内在机制与驱动力,并对深层的制度背景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是:从城市建立的初期开始,租...
关键词:上海 城市空间 河浜 环境 
道光七年吴淞江整治对河床形态的影响
《历史地理》2007年第1期358-367,共10页潘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05JJD770113、05JJD770007)联合资助
近代上海城市的发展深刻改变了地表覆盖状况。城市化之前的上海地区为江南水乡景观,城市化过程使上海发展为近代都市。这一过程重构了当地的水系结构,对于此过程进行复原是近代上海城市化空间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其基础是复原出...
关键词:吴淞江 河床形态 曲流 地名志 陈家渡 新泾 重浚吴淞江全案 裁弯取直 土方量 图西 
吴淞江两岸寺院发展的时空过程
《历史地理》2007年第1期368-373,共6页张伟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05JJD770113、05JJD770007)联合资助
从区域角度研究寺院,一个很伤脑筋的问题是两个系统的资料对不上:以佛教史传为主的古代资料,准确性相对较高,但记载较疏阔;近出的地方史志记载趋于绵密,而对于寺院早期历史的叙述大多不可靠。落实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差不多每一座寺院的...
关键词:吴淞江 时空过程 真如寺 福寺 吴郡图经续记 菩提寺 保宁寺 能仁寺 姑苏志 宝华寺 
青龙镇兴衰考辨被引量:1
《历史地理》2007年第1期331-334,共4页邹逸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05JJD770113、05JJD770007)联合资助
二十六年前,我发表了第一篇关于青龙镇的文章《上海地区最早的对外贸易港——青龙镇》,刊登于1980年《中华文史论丛》第一辑。当时这个题目尚未引人注意,也没有多少前人成果可以吸收,我写得比较粗略,基本上属于描述性叙述,没有作深入的...
关键词:市舶司 宋会要辑稿 元丰九域志 云间志 吴松江 两浙 吴郡图经续记 文臣 江阴军 丹凤楼 
青龙江演变的历史过程被引量:2
《历史地理》2007年第1期335-342,共8页张修桂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05JJD770113、05JJD770007)联合资助
青龙江是吴淞江中游的一个弯曲河段,因南临青龙镇而得名。青龙镇临江濒海,是宋代长江三角洲著名的对外贸易大港,也是当时上海地区最大的海内外贸易港口①。青龙镇的兴衰,直接决定于青龙江的河道变化。河道稳定、通畅,青龙镇繁荣昌盛;河...
关键词:白鹤汇 云间志 吴淞江 冈身 郏亶 历史过程 吴郡图经续记 渎江 朱长文 泥沙沉积 
宋代吴淞江白鹤汇与盘龙汇一带河道演变被引量:3
《历史地理》2007年第1期343-351,共9页满志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05JJD770113、05JJD770007)联合资助
吴淞江河道演变一直是上海地区历史自然地理研究中关注的重点,不少专家对此作过论述。但从整体上来看,仍有不少值得讨论之处。宋代吴淞江中段有过一些重要的水利事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盘龙汇和白鹤汇的裁弯工程。这个背景与整个东太湖地...
关键词:河道演变 吴淞江 白鹤汇 白鹤江 郏亶 河道治理工程 叶清臣 云间志 韩正彦 纪王 
“汇”与吴淞江河道及其周边塘浦(九至十六世纪)被引量:2
《历史地理》2007年第1期352-357,共6页王建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05JJD770113、05JJD770007)联合资助
明以前吴淞江河道宽广,出太湖后,河流先在一个较高的地势上稳定。入三江口以后,河道在一个低地积水区分散了部分水流,过千墩浦以后,又行于一个高地上,在这一高地地区,感潮强烈,河道发育出许多"汇"。汇的概念指河水的汇集,有时也指河道...
关键词:吴淞江 白鹤汇 十六世纪 白鹤江 任仁发 新洋江 感潮 云间志 郏亶 吴郡图经续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