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010IK003)

作品数:7被引量:3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吴斌肇慧君林长军李伟胡晓利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标准科学》《中国动物检疫》《中国科技信息》更多>>
相关主题:虹鳟鱼LAMP法VHSRT-LAMP逆转录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水生动物疫病系列标准样品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3
《标准科学》2013年第1期31-33,共3页吴斌 林长军 郭兰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项目(2010IK003)
水产养殖生产的发展和水产品贸易的不断扩大,致使我国水产养殖疫病频发,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危害程度日趋严重。本文从水生动物疫病的特殊性,标准样品研制的必要性,国内外研制的现状,关键制备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水生动物疫病 标准样品 研制 应用 
荧光环介导逆转录等温扩增(RT-LAMP)技术在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中国动物检疫》2012年第12期23-25,38,共4页安元龙 吴斌 林长军 肇慧君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项目(2010IK003)
运用GenieII实时荧光等温扩增检测系统,以LAMP法荧光检测为基础,建立了对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进行荧光实时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根据对VHSV病毒N基因序列的分析,针对病毒的高保守区域的6个特异性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
关键词: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 荧光逆转录LAMP法 诊断 
动物检疫领域标准样品的研制方法被引量:2
《标准科学》2012年第11期29-30,34,共3页吴斌 林长军 胡传伟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项目(2010IK003)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是现今最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例如:禽流感、口蹄疫、甲型H1N1型流感等),而动物源性疾病的准确检测又成为保证我国食品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动物检疫领域标准样品的国内外研制现状、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
关键词:动物检疫 标准样品 研制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的研究被引量:4
《中国动物检疫》2012年第9期46-48,共3页吴斌 肇慧君 李叶 胡晓利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项目(2010IK003)
本文针对IPNVA片段VP5基因和VP3基因分别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同时优化了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IPNV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并用优化好的反应条件对从人工感染的斑马病鱼中提取的核酸进行扩增,分别扩增出了224bp和206bp的目...
关键词: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逆转录PCR 
鳜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6
《中国动物检疫》2012年第6期54-56,共3页肇慧君 张雪 林长军 吴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项目(2010IK003)
在建立和完善北方地区鱼类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时,从丹东鸭绿江一网箱养殖场患病鳜鱼中分离到了一株优势菌株。对该菌株进行营养琼脂及绵羊血琼脂培养基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Vitek细菌鉴定仪鉴定及16SrRNA序列分析比对。经细菌形...
关键词:鳜鱼 嗜水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虹鳟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0
《中国动物检疫》2012年第3期27-30,共4页胡晓利 李伟 肇慧君 吴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项目(2010IK003)
目的探讨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在虹鳟鱼中的存在与传播,为我国北方地区IPNV疫情动态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辽宁省某渔场中患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的虹鳟鱼中分离出1株优势毒株,对新分离出来的菌株进行培养增殖、感染试验及理化性...
关键词:IPNV虹鳟鱼 分离 鉴定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感染斑马鱼体内的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被引量:3
《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第7期217-218,共2页吴斌 孙铭英 肇慧君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项目(项目编号:2010IK003)
IHNV-DL是一株经过纯化鉴定的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体外扩增的IHNV-DL经人工方法感染健康斑马鱼,运用原位杂交技术,对感染后出现明显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症状并进行了PCR鉴定呈阳性的病鱼头部、内脏组织切片进行IHNV-DL分子定位和...
关键词: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斑马鱼 人工感染 原位杂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