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W040)

作品数:15被引量:1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钱锡生王靖懿陈斌陶友珍蔡慧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台世界》《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唐宋词明代清代前中期词选词调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唐宋词接受看清代前中期词之演变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79-87,共9页陶友珍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宋词传播接受史”(11BZW040);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清代唐宋词接受研究”(KYCX17_1967)
从唐宋词接受的角度考察清词的发展演变,不失为有益的尝试。纵观清代前中期150多年的历史发现,唐宋词的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前中期词的发展走向:明末清初,清人主要学花间、南唐、北宋词,接受自然、本色、浑成的唐宋词风,同时酝酿...
关键词:唐宋词 接受 清代前中期 清词 演进 
从追和词看唐宋词在清代前中期的传播和接受被引量:4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年第5期93-102,共10页陶友珍 钱锡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宋词传播接受史"(编号11BZW040);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清代唐宋词接受研究"(编号KYCX17_1967)的阶段性成果
清代号称词的"中兴"时期,而清词所以能在元明的衰颓后重整旗鼓,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唐宋词的正本清源地接受。清人对唐宋词的接受可谓轰轰烈烈,而追和次韵唐宋词是其中很重要的方式。那么,清人在追和唐宋词时选用了哪些词调?他们主要追和...
关键词:追和 唐宋词 清代前中期 传播 接受 
论姜夔词对前人作品的创作接受
《泰山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24-30,共7页陶映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宋词传播接受史"(11BZW040)
姜夔是南宋词坛的巨擘,其清空骚雅的词风形成与广泛接受前人作品中的优秀元素密不可分,这种接受来源广泛、数量密集、方法多样,可分为语言接受、意象接受、意境接受和抒情方式接受等四个层面。姜夔在对前人作品的接受中既能融化前人作...
关键词:姜夔词 前人作品 创作接受 
《蓼园词选》的“传”与“不传”
《兰台世界》2016年第8期99-101,共3页高春花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宋词传播接受史"(11BZW040)的阶段性成果
《蓼园词选》的"传"与"不传"都与《草堂诗余》有关。这部以《草堂诗余》为主要选源的选集因《草堂诗余》在嘉道时期的冷落而湮没不闻;又因《草堂诗余》在指示门径方面的优势而被况周颐推尊。具"课本"性质的《蓼园词选》的沉浮显示了嘉...
关键词:蓼园词选 草堂诗余 选源 不传  况周颐 
论清真词对前人诗歌的接受被引量:1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66-73,共8页蔡慧 钱锡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宋词传播接受史"(项目编号:11BZW040)的阶段性成果
被尊为词家之冠的周邦彦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除杜甫、李白之外,周邦彦化用中晚唐诗人和部分南朝诗人较多。本文在对清真词使用语典情况进行整体的统计和梳理之后,分别从字面、修辞手法和意象意境三个方面由浅到深地探讨清真词是如何...
关键词:清真词 接受 字面 修辞 意境 
明代词体观背景下的唐宋词接受被引量:1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35-40,共6页王靖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宋词传播接受史"(项目编号:11BZW040);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明词特色及其历史生成研究"(项目编号:2014SJD4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明人对词的体性的认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社会文化思潮与词学观念的双重作用下不断推移衍变。嘉靖中期以前的词论仍然延续着宋元词论的余绪,在对词的体性的认识上往往以诗教传统比附词学;嘉靖中至万历中的词学理论既可见传统诗教...
关键词:明代词论 词体观 唐宋词 传播 接受 
苏轼《卜算子》流传中的三种接受状态
《中国韵文学刊》2015年第3期61-65,共5页陈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宋词传播接受史"(编号11BZW040)阶段性成果
苏轼谪居黄州初期寓居定惠院时所作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述怀词,在流传的过程中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接受状态。接受状态的不同,接受主体关注的侧重点亦有所不同。作为悼亡词接受,关注的侧重点是本事故事;作为述怀词接受,关注的侧重点...
关键词:苏轼 卜算子 悼亡词 述怀词 咏物词 
宋代词人对温庭筠词的借鉴与创新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81-86,共6页蔡慧 钱锡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宋词传播接受史"(11BZW040);教育部社科项目"唐宋词传播史"(10YJA751056)
温庭筠的词不仅在《花间集》中被尊为典范,在宋代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词人在创作时,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对温庭筠词进行借鉴与模仿,这种借鉴有的是字句的搬用和化用,有的是风格上的模仿和借鉴。在此基础上,很多宋代词人又能对温词有所超...
关键词:宋代词人 温庭筠词 借鉴 创新 
论明词用调对宋词的继承与新变被引量:5
《江海学刊》2015年第3期200-208,239,共9页王靖懿 张仲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宋词传播接受史"(项目号:11BZW040)的阶段性成果
《全明词》及《全明词补编》收录词作24373首,使用668种词调,其中常用词调有57种,自创调103种。一方面,通过对明词用调情况的数据统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明代词坛绝非全为《花》、《草》所笼罩;明代自创调未能推广;明人作词在词调的选...
关键词:明词 词调 继承 新变 
苏轼对杜诗的接受
《中国韵文学刊》2014年第4期6-11,共6页陈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宋词传播接受史"(编号11BZW040);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唐宋词传播史研究"(编号10ZWB003)的阶段性成果
南宋傅幹《注坡词》、何士信《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诗馀》在注解东坡词时均频繁引用杜诗,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以引发两个维度的思考。其一,南宋人对杜诗的"接受热";其二,苏轼本人对杜诗的接受。诗学批评上,苏轼推崇杜诗的诗史地位,品...
关键词:苏轼 杜诗 苏诗 东坡词 接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