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体观

作品数:64被引量:9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孙克强彭玉平朱惠国王昊欧明俊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吉林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代画论对词体观念的类比借鉴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116-123,共8页杨祖望 
清代画论使用类比、对照的方式,借鉴词体观念来对绘画进行理论诠释或审美批评。其中包括以词体的美学特质类比画作的风格,以词体的文体地位类比画品的雅俗,以词体的正变观类比画史的南北宗流派论,以“词为诗余”说类比书画一体同源论。...
关键词:清代画论 词体观念 类比 词画互动 
从风格内容到体制形式:词体观念的形成与演变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94-100,共7页刘泽华 
词在唐宋时期具有高度的实用功能,因此最初对于其特征的强调,多是就与音乐相谐和风格内容方面谈起。随着词乐的失传,这一现象逐渐改变。明人为了达到尊体的目的,开始重新将词置于音乐系统中考量,在词乐的失坠和明人对于词乐渴求的矛盾下...
关键词:词体 风格内容 体制形式 词学 
“文语”与“藩音”:论高丽朝鲜词体观念之声律困境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2期31-44,共14页陶然 沈丹 
重视“文语”即强调中原音律和词须协律,重视“藩音”即强调以东方音声入词和摆脱程格。这两种声律观念的冲突与并存贯穿于高丽朝鲜词坛,构成词体观念之声律困境。词人们在协与不协之间的波动促成了由重“文语”走向重“藩音”、从自我...
关键词:高丽朝鲜词 声律困境 文语 藩音 词体观念 
论陈维崧中期词体创作的转变与词体观之建构被引量:1
《中国韵文学刊》2023年第4期78-87,共10页王毅 
顺治十八年至康熙十一年(1661—1672)是陈维崧词体创作的转变期,词风由绮才艳骨与雄浑之气兼容向雄奇顿挫、凄苍清狂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为创作主体在倚声技法上的创新。在康熙五年(1666)“广陵唱和”活动中,表达强烈个体情感的稼轩...
关键词:陈维崧 转变期 “广陵唱和” 自我意识 《今词苑序》 阳羡词派 
论王士禛《花草蒙拾》的词体观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3年第10期57-59,共3页杨宗妍 
《花草蒙拾》是王士禛重要的词论著作,集中体现了王士禛的词学观,本文将就词学观中的词体观进行研究。谈论尊体问题,就不能不追溯词史,即词与诗、曲之间的联系,词如何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王士禛的词体观以冲淡平和为特点,不激进,善融合...
关键词:王士禛 词史观 词体观 
轶事词话的批评理论价值
《社会科学研究》2022年第3期188-195,共8页孙克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词学史上的唐宋词批评研究”(21FZWB062)。
轶事词话是以记轶事、资闲谈为目的的本事词话,因其缺乏批评理论价值而往往被人忽视。本文列举四个方面,解析轶事词话的特殊价值所在:体现词为亡国之音的思想意涵、彰显时代精神的背景体现、“比兴寄托”说的早期表现、词体观念的认同...
关键词:词话 轶事词话 本事词话 词学批评 词学理论 词体观 
词学理论与批评的现代转型
《全国新书目》2022年第6期118-119,共2页
本书旨在重点探讨唐圭璋在辑佚与考证文章之外的有关词学理论的著述,包括其词体观、创作论、词史和词学史研究,以及批评与鉴赏论四个主要方面,系统地分析其词学主张与批评观念,梳理其词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并将其置于现代词学流衍的学术...
关键词:词学理论 词学批评 批评观念 现代词学 词论 创作论 词体观 欧阳炯 
“诗余”视域下宋人词体观之嬗变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年第1期45-47,共3页杨批额 
"诗余"作为单独的词语出现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但此时的"诗余"和词尚未有联系。到了乾道二年(1166年),"诗余"一名呈现出词与唐诗之间的纠缠,而刘克庄的"诗余"之论则将词接续于《诗经》。嘉定十一年(1218年),"诗余"一名试图将词摆脱...
关键词:诗余   
论刘辰翁词对其词体观的实践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115-118,共4页苏映华 
刘辰翁是南宋著名的词人,既存词丰富,又提出了进步的词体观念:一是豪放词独立于婉约词自成一派,二是牵俗入雅,三是词应寄托深切内涵。《须溪词》体现出词人独特的词体观念,贯彻于词人不同阶段词的创作中,因此刘辰翁在词坛中有独特的地位。
关键词:刘辰翁 词体观 《须溪词》 地位 
明初词体观的诗性特色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6期102-104,共3页郑平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明代词学思想研究”(GD14XZW21)
明代初期的词体观念具有浓烈的诗性色彩,认为词与诗具有类同的文体特性。主要表现有二:一是重言志之用的功能观;一是尚高雅之格的审美观。这种观念在当时词体的理论批评与创作实践中都有反映。它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关键词:明初 词体观 诗性特色 言志 高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