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304)

作品数:11被引量:10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燕铁斌彭源向云金冬梅庄志强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更多>>
相关主题:脑梗死大鼠功能性电刺激中枢神经损伤缺血半影区脑梗死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功能性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室管膜下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年第9期646-652,共7页刘慧华 燕铁斌 谭志梅 何晓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316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日(30772304)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和室管膜下区(SVZ)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制作急性腑梗死大鼠模型212只,其中128只大鼠符合入选标准,最终108...
关键词:电刺激疗法 脑梗死 功能性电刺激 神经干细胞 室管膜下区 
不同电刺激方式促进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年第2期148-151,共4页刘慧华 燕铁斌 李胜活 赵俊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3166,30772304)
目前已有研究证实,中枢神经系统在损伤后具有结构和/或功能上的重组能力,即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有研究显示,电刺激具有脑保护作用,可促进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基于此,本文对不同电刺激方式促进脑卒中功能恢复的机制研...
关键词:功能恢复 脑卒中后 刺激方式 中枢神经系统 脑保护作用 可塑性 电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及梗死侧皮质巢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年第5期325-328,共4页郑修元 李胜活 燕铁斌 刘慧华 向云 庄志强 金冬梅 彭源 
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30973166,30772304)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梗死侧顶叶皮质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FES治疗在脑梗死后早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电刺激组、安慰刺激组、对照组,每组20只,每组大鼠再...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 脑梗死 神经功能 巢蛋白 
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bFGF、EGF表达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年第12期881-886,共6页向云 燕铁斌 金冬梅 庄志强 彭源 
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30973166,30772304)
目的 观察低频电刺激(LFES)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探讨LFES治疗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用随机...
关键词:低频电刺激 神经干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脑梗死 
功能性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和缺血半影区与镜区突触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5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年第12期1061-1064,1069,共5页金冬梅 庄志强 燕铁斌 向云 彭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230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8451008901000885)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和缺血半影区与镜区突触素(SY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MCAO造模步骤结束后,在大鼠偏瘫侧上肢埋置金属导线连接FES治疗仪。将大鼠随机分为3...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 脑梗死 大鼠 运动功能 突触索 
功能性电刺激促进急性脑梗死大鼠脑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研究被引量:10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9年第12期1197-1202,共6页向云 燕铁斌 庄志强 金冬梅 彭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304)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行为学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探讨FES治疗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机制。方法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ES治疗组、安慰刺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18只)。行...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 神经干细胞 脑梗死 巢蛋白 
低频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梗死边缘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年第10期655-658,共4页彭源 燕铁斌 金冬梅 庄志强 向云 刘慧华 郑修元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3077230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451008901000885)
目的研究低频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和梗死边缘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低频电刺激治疗促进脑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组、模型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每...
关键词:低频电刺激 脑梗死 运动功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谈低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被引量:4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年第10期649-650,共2页燕铁斌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30772304,30973166)
低中频脉冲电刺激是指应用频率、调制频率在1000Hz以下的低中频脉冲电流来治疗疾病,属于物理治疗范畴中的电疗法。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这一物理因子在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应用兴趣日渐增加,相关研究报告均可见诸于中英文杂志,实属一件可...
关键词:低中频脉冲 电刺激治疗 脑卒中 临床 中枢神经损伤 脉冲电刺激 脉冲电流 物理治疗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和缺血半影区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0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年第6期505-508,I0002,共5页金冬梅 庄志强 燕铁斌 向云 彭源 郑修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230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451008901000885)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和缺血半影区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FES安慰治疗组和FES治疗组共三组,每组又分为治疗0d、3d、7d、14d四...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 脑梗死 运动功能 微管相关蛋白 
脑卒中康复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15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年第6期421-423,共3页彭源 燕铁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772304)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常见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统计,2005年全世界大约有570万脑卒中患者死亡,约6 200万脑卒中患者幸存[1].且大部分幸存者均遗留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这些功能...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 康复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 功能障碍 回归家庭 临床意义 幸存者 致残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