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CSH004)

作品数:7被引量:9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吴思红陈涛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行政学院荆楚理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云南行政学院学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村委会选举村庄村主任村支书派系斗争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社会基础与治理机制--以浙江M富村换届选举为例被引量:19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3期99-104,共6页吴思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沿海富村派系演变与村庄权力结构稳定性研究”(项目编号:05CSH004)的阶段性成果
在村民委员会竞争性选举中,贿选现象愈演愈烈,这已成为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一大障碍。贿选的产生和蔓延有其内在的社会基础,构成这一社会基础的主要因素有利益取向、村庄派系、人际信任和半熟人社会中的"面子"等,它们相互之间形成共振并...
关键词:贿选 社会基础 法律制度 
村庄派系与村级权力结构的稳定性被引量:12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82-88,共7页吴思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CSH004)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现代利益派系为主导的多元派系格局正在形成,各派之间进行利益博弈,共同影响村级权力结构的稳定性。村庄派系是传统社会的产物,具有同心圆结构特征,派系力量的大小与其社会资本拥有量呈现正向关系,派系力...
关键词:村庄派系 精英 权力结构 稳定性 
村庄三元派系的利益博弈与权力结构的稳定性——以W村为例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19-24,共6页吴思红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沿海富村派系演变与村庄权力结构稳定性研究>(05CSH004)阶段性成果
村庄三元派系不同组合的赛局可以形成多种村级权力结构稳定与不稳定类型。村庄三元派系力量的均衡度与村级权力结构的稳定性成负相关,三元派系力量越均衡,村级权力结构越不稳定,反之亦然。W村是三元派系力量均衡、村庄权力结构极不稳定...
关键词:派系 赛局 权力结构 稳定 
村支书与村主任矛盾:“两委矛盾”抑或派系斗争?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128-130,共3页陈涛 吴思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沿海富村派系演变与村庄权力结构稳定性研究"(05CSH004)阶段性成果
1990年代以来,村支书和村主任矛盾变得越来越普遍。学术界的主体研究思路认为,这一矛盾是由于村委会选举改变了权力来源,从而形成的体制性的"村两委矛盾"。本文的研究证明,在中国乡村的政治生态中,村委会选举对村主任和村支书的角色定...
关键词:村委会选举 “村两委矛盾” 村庄派系 
村支书与村主任冲突实质:村庄派系斗争——兼论支书主任“一肩挑”的意义被引量:29
《中国农村观察》2007年第6期53-61,共9页陈涛 吴思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沿海富村派系演变与村庄权力结构稳定性研究"(编号:05CSH004)
学术界的主体研究思路认为,村支书与村主任关系不合是因为村委会选举改变了权力来源,从而形成的体制性的"村两委矛盾"。本研究认为,在中国乡村的政治生态中,村委会选举对村主任和村支书的角色定位影响力较弱,村庄政治中的派系斗争才是...
关键词:村干部角色 村委会选举 村庄派系 “村两委矛盾” 
村庄理性与合作精神——以浙江W村为例被引量:4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7期60-64,共5页吴思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CSH004)阶段性成果
经济发达地区的富村表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正在推动以文化为基础的传统理性向以利益为基础的现代理性转变,并出现理性与非理性、个人理性和公共理性的二元悖论。个人理性主要表现为“自我”的利益行为选择;公共理性主要表现为“集体...
关键词:村庄 个人理性 公共理性 合作精神 
乡村秩序的基本逻辑被引量:36
《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第4期65-73,共9页吴思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CSH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总体性国家整合模式逐步裂解并演化为弱国家弱社会整合方式,乡村秩序变得越来越弱质,并从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了一个危机时期,直到现在才走出困境。这主要归因于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农民负...
关键词:乡村秩序 国家整合模式 中国 群体意识 社会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